當前位置:首頁 » 探夏令營 » 探險的弊與利
擴展閱讀
潼南古村 2021-03-16 21:51:08
世界民俗文化旅遊 2021-03-16 21:48:20

探險的弊與利

發布時間: 2021-02-14 06:43:54

A. 關於探險弊大於利的辯論資料

第一,復探險意味著有很多的制危險存在,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地方是什麼,下一個出現的是什麼,也不知道等待我們的下一刻是什麼
第二,經驗不足,面對大自然的突發情況,沒有足夠的知識知道怎樣去應對,我們不是在探險,我們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險
第三,我們人不是簡單的個體,我們不只代表我們自己,我們的後面還有很多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為了他們我們應該珍惜自己,因為如果我們除了什麼意外,最難過的是他們。那樣,我們不僅傷害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傷害了我們最愛和最愛我們的人。
第四,浪費錢財,人類走的每一步就是不斷探索的歷史,我們不能夠把這種探險與金錢對等起來,我們在探險中所獲得的寶貴資料和經驗,所給人類帶來的福祉遠不是金錢能衡量的,更何況,人類發明錢財的最終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人類的長久的生存和發展,如果因為我們對自然的無知而導致人類的災難,那麼到時候錢財又能有什麼用,人類都滅亡了,錢還能用來干嗎 ?
時間更不可以用來衡量探險的價值,我們在探險的道路上所花的那麼一點時間將給人類帶來長遠的生存時間 。

B. 探險弊大於利的辯詞

1、要記住:生命只有一次,你的離去會給家人和朋友帶來無盡的悲傷。
2、過於貿然,容易發生危險。(如果是中學生,還可以加上一句:作為祖國的為來,我們應該更加註意自我的保護,或中學生以學習為主)
3、意外,斷水斷糧,惡劣氣候影響野獸威脅等等
4、從一定程度上說,探險是「人類中心主義」觀念支配下的產物。這種觀念認為,面對自然世界及其生物世界,人類無處不可以涉足,只要人類力所能及,便可以「佔山為王」「插旗為疆」,據為己有。但是,如果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框架,我們可以質疑:人類的步履就沒有限度或限界嗎?只要人類足跡所至,那裡就必然屬於人類嗎?就理應由人類來主宰嗎?事實上,人類探險的足跡所到之時,也就是那裡的災難發生之日。不是嗎?人類飛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環繞地球;人類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今天的長江之源已受到污染;人類出入原始森林,那裡的「土著」動物、生靈即受到驚擾和侵害,甚至難逃劫難……如同哥倫布探出「新大陸」帶來了殖民主義的擴張,當今人類無所自律無所限制的「探險」,也反映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擴張。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探險也是如此。人類探險在哪裡留下腳印,也就在哪裡留下了灰塵。
5、探險會破壞環境
反駁:我們探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通過對那些人類尚未深刻了解的地區進行科學探險,是為了如何更好的保護這些針箍一的自然遺產,我們去南極是為了研究它,並探索如何避免南極環境遭到破壞,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探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如果對方辨友非要講二者混淆,那麼請問對方辨友是探險給環境破壞的大還是不探險破壞的更大呢?
6、浪費錢財:
人類走的每一步就是不斷探索的歷史,我們不能夠把這種探險與金錢對等起來,我們在探險中所獲得的寶貴資料和經驗,所給人類帶來的福祉遠不是金錢能衡量的,更何況,人類發明錢財的最終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人類的長久的生存和發展,如果因為我們對自然的無知而導致人類的災難,那麼到時候錢財又能有什麼用,人類都滅亡了,錢還能用來干嗎
時間更不可以用來衡量探險的價值,我們在探險的道路上所花的那麼一點時間將給人類帶來長遠的生存時間
7、危險:
人類如果在危險低頭恐怕也不會有今天,我們的先人在洪水猛獸面前低頭將不會有我們的今天,探險家所付出的危險將是廣大人民的幸福,更何況,在現代科技下,人類探險的危險性已經大大降低,我們不贊成盲目的探險,我們所要的探險精神是一種科學理智的探險精神

C. 探險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最有力的觀點就是:沒有人類的一次次探險,人類能走到今天嗎?!如果沒有那麼多的第一次,我們怎麼可能生存發展下去

探險會破壞環境
反駁:我們探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通過對那些人類尚未深刻了解的地區進行科學探險,是為了如何更好的保護這些針箍一的自然遺產,我們去南極是為了研究它,並探索如何避免南極環境遭到破壞,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探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如果對方辨友非要講二者混淆,那麼請問對方辨友是探險給環境破壞的大還是不探險破壞的更大呢?

浪費錢財:
人類走的每一步就是不斷探索的歷史,我們不能夠把這種探險與金錢對等起來,我們在探險中所獲得的寶貴資料和經驗,所給人類帶來的福祉遠不是金錢能衡量的,更何況,人類發明錢財的最終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人類的長久的生存和發展,如果因為我們對自然的無知而導致人類的災難,那麼到時候錢財又能有什麼用,人類都滅亡了,錢還能用來干嗎
時間更不可以用來衡量探險的價值,我們在探險的道路上所花的那麼一點時間將給人類帶來長遠的生存時間

危險:
人類如果在危險低頭恐怕也不會有今天,我們的先人在洪水猛獸面前低頭將不會有我們的今天,探險家所付出的危險將是廣大人民的幸福,更何況,在現代科技下,人類探險的危險性已經大大降低,我們不贊成盲目的探險,我們所要的探險精神是一種科學理智的探險精神

殖民統治
在現代社會,這還是問題嗎?退一步說,即使在近代,由於人類的探險帶來了殖民統治,但是對方辯友不要忘記,殖民統治的背後也是人類現代化的擴張,他們給殖民地同樣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為這些國家的近代化祈禱了催化劑的作用,盡管它充滿了血腥,但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歷史,即使沒有探險,這種血腥也不會消失,而且,在近代歷史上也有不是殖民統治的例子,比如鄭和下西洋

D. 探險的利與弊

你自己刪減一下,能用就用
我方今天就要告訴大家,探險存在的各種弊端,探險的性質,是危險的,是極端的,更是存在著各種沒必要的。這,就是我方的觀點,探險——弊大於利。在這里我進行初步的論證。
從經濟方面來說。可以統計一下,每次進行探險,我們就把給每位探險者的酬勞排除在外,譬如說登山。一次下來,食物費用,醫葯費用,登山的各種器具,如氧氣,登山鞋,登山用的定位系統等,這些都需要一筆不朽的開資。與其說把這些資金放到其他比探險更有力東西上,比如說教育,建設,經商,外交,科技,這些對人類的利益遠遠超過探險的方面,豈不是更快地更好地促進人類的發展?為什麼偏偏就把這些資金放在這項風險極大,物質方面收獲極少的項目呢?難道,就像斯科特說的那樣,我們就是為了爭一個第一到達者,或者說是為了滿足這種精神的痛快和滿足嗎?前面,我僅僅是相對於探險成功的人士來說,若是失敗了呢?那豈不是更是失望到狼藉一片,作為探險者自身,豈不是要罵上自己幾百句說自己無能的話語,既為國家的損失愧疚,也為自己前功盡棄的結果悔恨。這或許還不夠,若是探險者在探險中不幸死去了呢?在這種危險探險中,死人的事是常常發生的,如果用金錢來衡量的話,那麼,我們損失的,那就是一個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個數字了。因為生命是無價。
從精神方面來說。雖然這些探險的人是出於自己的自願與自身的愛好與對探險的執著。他們能從事這方面,或是說他們能獻身於探險,可能他們少許會覺得滿足。但是,我們也因該明白,我們活著不光是為了自己。的確,世界上有很多關心我們的人,我們的父母,朋友,愛人,對手……要是一個光為了自己的愛好和嚮往,而忽略他人感受的人,這樣的人便往往去從事瘋狂的探險;要是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人,為他人著想的人,這樣的人便會對這個無稽的項目三思再三思了。譬如說斯科特是在極地探險,他最後殉職了,此刻,我們可否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斯科特的家裡任何一個親人,你又是何般悲哀呢,甚至,這場悲劇會讓你悲哀一輩子的。這么一來,這個探險者,不僅給自己帶來了不幸,也同樣大大地給所有關心他的人帶來多少得不幸中的不幸啊?如果我是他的父親,首先我的確會以客觀的腳角度去為我有這樣一個孩子感到自豪,但我希望畢竟的不是這個,我寧願他做一個農父為人名播種糧食,也不要他死去啊,相信你們也一樣吧。所以說探險是一個傷人既傷感的極端危險項目。

E. 求探險的利大於弊和弊大於利的辯論詞

弊:各位,難道你們都忘了這樣一句話:知識無限,生命有限。那麼,這也正關繫到我們今天的話題——探險。到底是探險利大於弊呢?還是弊大於利?如果說探險能給人類帶來極大的進步的話,那麼我們今天的社會將是一個和平是一個安靜的世界,然而我們沒有完全做到。如果說探險是一個你們認為神聖的事業,那麼今天,你們的家人,你們自己,又何不去嘗試一番這么偉大這么神聖這么對社會有利的事情呢?如果對方辯友表示肯定的話,那麼我方今天就要告訴大家,探險存在的各種弊端,探險的性質,是危險的,是極端的,更是存在著各種沒必要的。這,就是我方的觀點,探險——弊大於利。在這里我進行初步的論證。
從經濟方面來說。各位可以統計一下,每次進行探險,我們就把給每位探險者的酬勞排除在外,譬如說登山。一次下來,食物費用,醫葯費用,登山的各種器具,如氧氣,登山鞋,登山用的定位系統等,這些都需要一筆不朽的開資。與其說把這些資金放到其他比探險更有力東西上,比如說教育,建設,經商,外交,科技,這些對人類的利益遠遠超過探險的方面,豈不是更快地更好地促進人類的發展?為什麼偏偏就把這些資金放在這項風險極大,物質方面收獲極少的項目呢?難道,就像斯科特說的那樣,我們就是為了爭一個第一到達者,或者說是為了滿足這種精神的痛快和滿足嗎?前面,我僅僅是相對於探險成功的人士來說,若是失敗了呢?那豈不是更是失望到狼藉一片,作為探險者自身,豈不是要罵上自己幾百句說自己無能的話語,既為國家的損失愧疚,也為自己前功盡棄的結果悔恨。這或許還不夠,若是探險者在探險中不幸死去了呢?在這種危險探險中,死人的事是常常發生的,如果用金錢來衡量的話,那麼,我們損失的,那就是一個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個數字了。因為生命是無價。
從精神方面來說。雖然這些探險的人是出於自己的自願與自身的愛好與對探險的執著。他們能從事這方面,或是說他們能獻身於探險,可能他們少許會覺得滿足。但是,我們也因該明白,我們活著不光是為了自己。的確,世界上有很多關心我們的人,我們的父母,朋友,愛人,對手……要是一個光為了自己的愛好和嚮往,而忽略他人感受的人,這樣的人便往往去從事瘋狂的探險;要是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人,為他人著想的人,這樣的人便會對這個無稽的項目三思再三思了。譬如說斯科特是在極地探險,他最後殉職了,此刻,我們可否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斯科特的家裡任何一個親人,你又是何般悲哀呢,甚至,這場悲劇會讓你悲哀一輩子的。這么一來,這個探險者,不僅給自己帶來了不幸,也同樣大大地給所有關心他的人帶來多少得不幸中的不幸啊?如果我是他的父親,首先我的確會以客觀的腳角度去為我有這樣一個孩子感到自豪,但我希望畢竟的不是這個,我寧願他做一個農父為人名播種糧食,也不要他死去啊,相信你們也一樣吧。所以說探險是一個傷人既傷感的極端危險項目。
或許大家會說:「我們如今的全球化社會,難道不正是過去的探險者促進發展而成的?而我們如今的先進科技,如航天技術,登山技術等,難道不正是無數的探險者用生命的價值換來的?這些小問題算不了什麼。
利:依我看來通過探險可以更好的開發地球資源,探險是一種超越自我,探索自然,拼搏進取,更是一種生命價值的體現。正是有了人類的探險,才有了如今萬紫千紅的世界。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船隊開始了遠航,從而最終第一次證明了大地球形說。哥倫布與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我們追求大自然的無限魅力,我們發現浩瀚太空的神秘,在任何時候,人們都嘗試超越這些地平線,而我們的行動正是探險。我們去探險是為了研究大自然,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探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人類走的每一步就是不斷探索的歷史,我們不能把這種探險與金錢對等。我們在探險中所獲得的寶貴資料和經驗,所給人帶來的福祉遠不是金錢能衡量的,更何況人類發明錢財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人類的長久的生存和發展,探險正是如此.
反方:現代科技發達,我們完全不用探險.我們探險知識為了刺激,但我們快樂的同時是否想到了親人他們的心情?如果我們發生意外,死了我們沒有痛苦,但給他們的卻是無盡的痛苦.這是自私的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探險浪費大量人力才力物力,有這些建設祖國不好么?探險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
個人看法,可供參考.

F. 探險的利與弊~急需~

正方:依我看來通過探險可以更好的開發地球資源,探險是一種超越自我,探索自然,拼搏進取,更是一種生命價值的體現。正是有了人類的探險,才有了如今萬紫千紅的世界。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船隊開始了遠航,從而最終第一次證明了大地球形說。哥倫布與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我們追求大自然的無限魅力,我們發現浩瀚太空的神秘,在任何時候,人們都嘗試超越這些地平線,而我們的行動正是探險。我們去探險是為了研究大自然,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探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人類走的每一步就是不斷探索的歷史,我們不能把這種探險與金錢對等。我們在探險中所獲得的寶貴資料和經驗,所給人帶來的福祉遠不是金錢能衡量的,更何況人類發明錢財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人類的長久的生存和發展,探險正是如此.
反方:現代科技發達,我們完全不用探險.我們探險知識為了刺激,但我們快樂的同時是否想到了親人他們的心情?如果我們發生意外,死了我們沒有痛苦,但給他們的卻是無盡的痛苦.這是自私的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探險浪費大量人力才力物力,有這些建設祖國不好么?探險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
個人看法,可供參考.
反方:從經濟方面來說。各位可以統計一下,每次進行探險,我們就把給每位探險者的酬勞排除在外,譬如說登山。一次下來,食物費用,醫葯費用,登山的各種器具,如氧氣,登山鞋,登山用的定位系統等,這些都需要一筆不朽的開資。與其說把這些資金放到其他比探險更有力東西上,比如說教育,建設,經商,外交,科技,這些對人類的利益遠遠超過探險的方面,豈不是更快地更好地促進人類的發展?為什麼偏偏就把這些資金放在這項風險極大,物質方面收獲極少的項目呢?難道,就像斯科特說的那樣,我們就是為了爭一個第一到達者,或者說是為了滿足這種精神的痛快和滿足嗎?前面,我僅僅是相對於探險成功的人士來說,若是失敗了呢?那豈不是更是失望到狼藉一片,作為探險者自身,豈不是要罵上自己幾百句說自己無能的話語,既為國家的損失愧疚,也為自己前功盡棄的結果悔恨。這或許還不夠,若是探險者在探險中不幸死去了呢?在這種危險探險中,死人的事是常常發生的,如果用金錢來衡量的話,那麼,我們損失的,那就是一個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個數字了。因為生命是無價。
從精神方面來說。雖然這些探險的人是出於自己的自願與自身的愛好與對探險的執著。他們能從事這方面,或是說他們能獻身於探險,可能他們少許會覺得滿足。但是,我們也因該明白,我們活著不光是為了自己。的確,世界上有很多關心我們的人,我們的父母,朋友,愛人,對手……要是一個光為了自己的愛好和嚮往,而忽略他人感受的人,這樣的人便往往去從事瘋狂的探險;要是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人,為他人著想的人,這樣的人便會對這個無稽的項目三思再三思了。譬如說斯科特是在極地探險,他最後殉職了,此刻,我們可否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斯科特的家裡任何一個親人,你又是何般悲哀呢,甚至,這場悲劇會讓你悲哀一輩子的。這么一來,這個探險者,不僅給自己帶來了不幸,也同樣大大地給所有關心他的人帶來多少得不幸中的不幸啊?如果我是他的父親,首先我的確會以客觀的腳角度去為我有這樣一個孩子感到自豪,但我希望畢竟的不是這個,我寧願他做一個農父為人名播種糧食,也不要他死去啊,相信你們也一樣吧。所以說探險是一個傷人既傷感的極端危險項目。

G. 探險弊大於利的辯論詞

最有力的觀點就是:沒有人類的一次次探險,人類能走到今天嗎?!如果沒有那麼多的第一次,我們怎麼可能生存發展下去

探險會破壞環境
反駁:我們探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通過對那些人類尚未深刻了解的地區進行科學探險,是為了如何更好的保護這些針箍一的自然遺產,我們去南極是為了研究它,並探索如何避免南極環境遭到破壞,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探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如果對方辨友非要講二者混淆,那麼請問對方辨友是探險給環境破壞的大還是不探險破壞的更大呢?

浪費錢財:
人類走的每一步就是不斷探索的歷史,我們不能夠把這種探險與金錢對等起來,我們在探險中所獲得的寶貴資料和經驗,所給人類帶來的福祉遠不是金錢能衡量的,更何況,人類發明錢財的最終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人類的長久的生存和發展,如果因為我們對自然的無知而導致人類的災難,那麼到時候錢財又能有什麼用,人類都滅亡了,錢還能用來干嗎
時間更不可以用來衡量探險的價值,我們在探險的道路上所花的那麼一點時間將給人類帶來長遠的生存時間

危險:
人類如果在危險低頭恐怕也不會有今天,我們的先人在洪水猛獸面前低頭將不會有我們的今天,探險家所付出的危險將是廣大人民的幸福,更何況,在現代科技下,人類探險的危險性已經大大降低,我們不贊成盲目的探險,我們所要的探險精神是一種科學理智的探險精神

殖民統治
在現代社會,這還是問題嗎?退一步說,即使在近代,由於人類的探險帶來了殖民統治,但是對方辯友不要忘記,殖民統治的背後也是人類現代化的擴張,他們給殖民地同樣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為這些國家的近代化祈禱了催化劑的作用,盡管它充滿了血腥,但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歷史,即使沒有探險,這種血腥也不會消失,而且,在近代歷史上也有不是殖民統治的例子,比如鄭和下西洋
-----------------------------------------------------------------

有人認為利大,因為通過探險可以更好地開發地球資源,為社會的文明進步作貢獻!且其是一項很具挑戰性的活動,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能證明生命的價值!像南極探險就是一個事例。斯科特率領的南極探險堆,帶著人類對地球的探索精神,背負祖國人民的希望挺身進如南極,且到達了南極點。經歷了一切最具挑戰性、刺激性的困難之後。他們的精神、品質得到了升華!是的,他們最終沒能戰勝氣候而永埋於那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但他們精神品質卻世世代代鼓舞著一代代新人。通過他們的日記,人類對南極的氣候有了深刻了解;經過研究岩石樣本,人類了解了南極的地質且認識到那裡存有著大量天然氣、礦物質,。使得人類對地球母親的了解又進了一大步。

為什麼有的人喜愛探險?
這和人體大腦內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有關.多巴胺是一種可以令人快樂的物質.大腦內分泌此物質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快樂.
危險的狀態會使人處於高度警覺和興奮的狀態,這個時候分泌的多巴胺也較多.探險會讓人感到比平時快樂.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去探險的原因.

探險是一種征服自然的行為,但需要你充分了解自然,並有能力征服.探險成功可以樹立強大的自信,因為探險往往是難以做到的事情.探險可以切身體驗到人的渺小,從而珍惜生命.探險也是一種探索,是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如果人沒有這種精神,不可能進化為人.

探險的意義可以參考野外旅行的意義
1.生命在於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常青,這是一個通曉的道理。尤其是久居都市的「工作蟲」(對一些只會工作不會休閑的人的稱呼)和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階層就更有意義。大家都贊同一些常規體育活動的保健作用,如打籃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而利用假期到山野旅行、遠足,同樣能夠起到健身作用。前者少受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但活動比較單純;而後者對時間、經費均有一定的要求和條件限制,但其收益又是前者無法相比的。當然,積極地進行多種形式的運動都值得大力提倡。野外旅行是一種綜合意義上的文化體育活動,體育運動表現在我們必須身體力行的去運足、登山、做各種各樣的平常很少做的雜活;而文化活動就更為豐富了,可以說體育活動是載體,而文化活動則是更高意義上的內容。
2.回歸自然
隨著都市生活的高度現代化,人們更遠離了大自然,生活中一切所接觸到的都是人造物品,人們生活在混凝土叢林中而不是森林之中,到處充斥的是人造電波、電聲、電光及人造物品的氣味等,更為嚴重的是人類文明的副產物――工業及生活污染的嚴重化。人之軀,乃自然之物,而人卻生活在非自然之物的環境之中,長久脫離與自然的接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早已驗證的事情,因而,回歸自然成為近年來世界上廣為興起的思潮,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磁場、自然的美妙聲音、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溫暖的陽光、輕柔的月色等。我們只有常常到大自然中去,才能活得像一個自然之子,而不是一個機器人。
3.增長見識
外出旅行必然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自願不自願的都要接觸新的事物及環境,這就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閱歷、增長了見識。有些見識可能是從書中、電影電視上見過,但不親自行動你將永遠只是粗淺認識。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有不少知識及經歷是不可能從書本中得到、學到的。我們在旅行之中增長了見識、豐富了人生的經歷不是件極好的事嗎,有豐富的人生才沒有虛度一生,才有可以向後輩們吹噓的「材料」。不能到了白頭尚不知木耳從腐木上所生。
4.身心放鬆
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由於生存與發展的驅使,人們總是在為生計而忙碌,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將人的神經及生活*得高度緊張。長期這樣的生活,人們的目光變得淺浮,心理畸形發展,身體則易患各種現代都市綜合症,健康狀況日下等。人們渴望一種徹底的身心放鬆,及保持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況。雖然都市裡有不少類似的行業為此服務,如什麼桑拿浴、各種按摩及一些康樂運動等,它們多是一種外表的、暫時的放鬆,治表而不治里。真正的身心放鬆及心理調整最好就是回到大自然中去,站在高山之巔,極目世界,「盪胸生層雲,一攬眾山小」,那種油然而生的心情應是廣泛的,人世間的世事紛爭、功名利祿、榮辱得失等就會變得淡薄,體會到什麼是「澹泊」,什麼是「無為、無不為」,體會到什麼樣的生活及人生觀才能保持一個真正的自我,當達到這種境界時才是本質意義上的身心放鬆、達觀處世。再回到都市時,你會更多一些微笑,少些煩惱。當然,我們投入自然的懷抱不是逃避都市中的一切不順,應當是積極的調整自己、認識自己、改造自己,並從自然中汲取新的思想、新的能量,投入到時代和生命更有意義的步伐中去。
5.廣交朋友
外出旅行,一個人獨思尋古式的旅行有其特有的意義,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旅行更有意義。多數的合夥外出旅行並非是朝夕相處的同事、同學,而是來自各不同單位的興趣相投者,這不僅提供了一個廣交朋友的良好機會,擴大了自己的社交面,同時也可通過這種機會交流和研討各種相互感興趣的問題及信息。由於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總是戴著「面具」,一旦到了一個沒有利害關系的環境中時,相互都會敞開心扉,毫不拘束的相處,真情真意真面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在這樣的環境中結交的朋友總是長久的,真摯的。如果再通過一段相對艱苦的野外旅行,在相互幫助、共同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友誼的火花,甚至愛情的火花都會迸發出來。就會「上演」出各種「廬山戀」、「黃山戀」。
當然也可能有少數有各種「毛病」的人加入進來,成為旅行中不和諧的「火花」,大家應盡力幫助他改進,當然,如果他「執迷不悟」,只好請他去看心理醫生啦。
6.陶冶情操
當我們帶著回歸自然、探訪自然、親近自然、廣交朋友、鍛煉體質、增長見識等願望外出旅行的,同時也是陶冶情操、修行品位,這是不言而喻的。古人雲:「仁者樂其山,智者樂其水」,借山水陶冶情志早就是古人的一種人生追求。古人如此,今人更應發揚。
7.生存的本領
在城市生活的人不能只適應城市裡的生活,一到野外就不知所措,不識可食植物,不會就地取火、自做飯菜,不會辨別方向等。這些做為一個自然人應該具備的知識如果都不會,一旦脫離城市熟悉的生活到了荒郊野外,縱你有金有銀,都將面臨一個現實的生存問題,適者生存,不適則亡。在國外,野外生存教育是比較普遍的,有的從小學就有課程。因此,本書介紹一些野外旅行及生存的知識。在學習的基礎上,常去野外活動就會摸索出野外生存的本領。一旦發生置身荒郊野嶺的無助環境中就能應付自如了。誰也不敢保證他一生中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8.體察國情
在我國,將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城鄉會存在較大的差距。做為在城市裡生活的人不應只看見自己生活的環境,而對鄉村農民同胞的生活沒有感性認識。認識我國的國情不了解農村是不行的,我國是農業大國,90%的人口在農村,並且還有不少農村人口尚未解決溫
飽問題,生活條件仍然很差。做為一個中國人,認識我們的國情是很重要的,不論是在政府部門工作,還是在企業里工作,沒有一個正確的國情觀念,就不能正確做好政府決策及企業經營。而要了解國情不去農村、尤其是一些貧困的鄉村是不行的。因此,我們到野外山鄉旅行,不能只顧自己的旅行生活,臨村而不進,入村而不訪,和農民兄弟咫尺天涯、相對無言是糟糕的事。其實,這僅是隨路而為之事,就多了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及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果再能讓自己的子女同行,一同了解、認識我們的國情,尤其是到尚處在貧困線上的鄉村,也許就不用操著大梆教他們如何艱苦奮斗,勤儉生活了。
第二節 野外旅行的樂趣
1. 山水審美
到野外旅行很大的一個目的是感受認識自然的美,這不僅是野外旅行的意義,同時也是其最大的樂趣之一。大自然充滿了各種美的「元素」,我們學習領會自然之美,是野外旅行高層次的收獲。如果加以歸納,自然之美的「元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形態美:大自然萬物有它們各自特有的形態、線條、形狀等,並彼此構成了自然不同分類的總體形態。如山嶽、丘陵、峽谷、河溪、戈壁等。
色彩美:自然萬物的色彩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七彩霓虹、綠色原野、色彩各異的花朵、蘭色的小河等。自然萬物的色彩不僅豐富多采,同時還不斷變化。這是我們在都市裡不可能見到的。
聲音美:驚心動魄的雷電聲、牽腸掛肚的雨滴聲、萬馬奔騰的瀑布聲、松濤、水流,鳥鳴猿啼、秋蟲唧唧等聲音,如果沒有這些美妙的自然之音,很難想像人類將生活在一個什麼樣 世界上。
動態美:風起雲涌、潮漲潮落、日月更替、飛瀑流水等,尤其人們最喜愛的日出、日落,急流飛瀑等等,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動態美。
2. 觀察認識生物
認識和觀賞各種生物不僅是豐富我們的自然知識,同時也是一種自然審美。這其中有很多的樂趣。從分類上我們應該認識什麼是動物、植物;什麼是哺乳動物、飛禽、昆蟲,什麼是爬行動物、水生動物等。它們有什麼特點、如何分辨等等。我們將從接觸、觀賞中體味到生物的種種美感,並從中感受到無窮樂趣。
3. 收獲自然之饋贈
在大自然中旅行,只要我們留心一下,我們會發現許多值得我們採集收藏的自然之物:千姿百態的樹根、晶瑩剔透的雨花石、形狀各異的樹葉,乃至名貴中草葯、奇石、古物等。這些自然及其歷史的饋贈,僅僅是我們舉手之勞就可得之,帶回家中,不僅可以品味、回味,還可以向朋友宣揚自己的所得。
4. 民風民情之領略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種民族各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的民族風俗、節日及其風情,許多節日及其風情是令我們羨慕的。而要領略各民族的豐富民族文化及其風俗風情,我們也只有走出都市,到山鄉野外及民族村寨才可以真正接觸到。認識我國各種民族不僅是旅行的重要意義,是對國情的了解,也是野外旅行的樂趣之一。
5. 驚險刺激的感受
久居都市,我們會感到生活的平乏與庸俗,人們的生活如果總是這樣下去一定是很可怕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從電影電視等娛樂活動上感受一些可憐的刺激,但那是絕不會同到大自然中領略相比的。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各種各樣的驚險與刺激。洞穴探險、徒步峽谷、山峰攀登、叢林探險以及江河漂流、蹦級跳、潛水探奇、攀岩等野外活動,都將體會到各種各樣的驚險刺激。
6. 文藝創作的源泉
傳世的文學藝術作品必然來自生活,閉門造車是寫不出好的文藝作品的。文學寫作如此,美術、攝影創作更是如此。到農村及民族地區旅行,留意並了解他們的生活,可以積累寫作的素材。學音樂的可以從農村及民族同胞那裡收集到寶貴的音樂素材。愛好美術及攝影的朋友就大有可為了,那些獲獎的美術、攝影作品的多出自大自然及農村山鄉,它們是給深入生活創作者的回報。

旅行中的樂趣和意義應該遠不止這些,只要我們帶上愛心、真心、好奇心去面對我們將會遇到的一切事物,你會發現生活更深的意義和自然的魅力,行動起來吧!畢竟回歸自然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H. 探險利大於弊辯論詞

探險是一種崇高的活動,這種職業的的特點是需要附加生命作為賭注,更是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勇氣去完成的事業,有些探險是為了超越自己,有的探險則是為了某種

I. 探險的弊大於利

中國自古就有一句名言:不打無把握之杖。
探險本身就是一種建立在一系列未知參數上的很難掌控結果的行為。
探險大多時候是為了滿足強大好奇心,我們對於完全不了解的事物懷著一股沖動去深入其中。而對於自己的目的,自己將要得到的結果,完全不了解。這本身就是一種沖動而幼稚的不計後果的行為。其後果很有可能浪費資源,甚至中途喪命。
在當今提倡節約型社會的現在,如果我們大肆將探險精神濫用,將會給社會帶來多少資源的浪費呢?——舉例:如果將探險運用的科學研發中,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對想要的結果完全沒有方向(科學研究開發項目一般應該是為人類造福,服務於人類的),就僅憑好奇去探險,會造成多大的資源浪費?
探險並不是一無是處,他可以極大的滿足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需要被肯定的虛榮心。但如果將其推廣入社會,推廣到人類前進和努力的方方面面,無疑是一種自私且不服責任的行為。故而說:探險弊大於利。
同學,請在場上牢牢抓住探險的特性:目的和結果的不確定性來做文章。
可以舉歷史上們民由於對自然,科學無知而做出的許多大膽而荒謬的行為來舉例。並且說這些例子的主人公不僅不應該歌頌更應該被拿來警醒世人。
在場上牢牢抓住這些,四兩撥千斤,不要被對方提出的什麼許多人們在探險的英勇事跡所迷惑,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加油啊~

J. 求探險的利大於弊和弊大於利的辯論詞

探險利大於弊的辯詞

因為通過探險可以更好地開發地球資源,為社會的文明進步作貢獻!且其是一項很具挑戰性的活動,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能證明生命的價值!像南極探險就是一個事例。斯科特率領的南極探險堆,帶著人類對地球的探索精神,背負祖國人民的希望挺身進如南極,且到達了南極點。經歷了一切最具挑戰性、刺激性的困難之後。他們的精神、品質得到了升華!是的,他們最終沒能戰勝氣候而永埋於那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但他們精神品質卻世世代代鼓舞著一代代新人。通過他們的日記,人類對南極的氣候有了深刻了解;經過研究岩石樣本,人類了解了南極的地質且認識到那裡存有著大量天然氣、礦物質,。使得人類對地球母親的了解又進了一大步。

為什麼有的人喜愛探險?
這和人體大腦內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有關.多巴胺是一種可以令人快樂的物質.大腦內分泌此物質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快樂.
危險的狀態會使人處於高度警覺和興奮的狀態,這個時候分泌的多巴胺也較多.探險會讓人感到比平時快樂.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去探險的原因.

探險是一種征服自然的行為,但需要你充分了解自然,並有能力征服.探險成功可以樹立強大的自信,因為探險往往是難以做到的事情.探險可以切身體驗到人的渺小,從而珍惜生命.探險也是一種探索,是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如果人沒有這種精神,不可能進化為人.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險家,他們的探險行動,也許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今天看來,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經歷更像一部系列劇(其中的一些,確實被拍成了電影或電視):無論是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還是在乾旱炎熱的沙漠里,這6位無畏的探險家,勇敢地面對一切,最終發現了地球上那些原來沒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認為他們沒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是有人與獅子搏鬥,有人吞下老鼠……那麼,如果有膽量的話,你也去探險吧! ……

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裡。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聖·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並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馬克·波羅:走進中國
探險成果:最早考察中國的歐洲人之一
時 間:始於1271年
在中世紀,當其他小夥伴還沉迷於彈子游戲時,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問他:要不要同他們一起騎馬從義大利旅行到中國。現在,讓我們看看真正不可思議的事吧:這個熱愛冒險的17歲男孩,竟然毫不猶豫答應了!
馬可說,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彷彿聽到了死神的召喚。但是,當他到達龐大而輝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時,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一切都那麼神奇:可以買東西的紙(幣)、色彩艷麗的紋身,像神話中獨角獸一樣的犀牛…
馬可把這次旅行寫成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馬可·波羅游記》。後來,就是這本書喚起了另一名義大利青年的冒險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佛迪南·麥哲倫:環球旅行
探險成果:進行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時 間:始於1519年
在佛迪南·麥哲倫的時代,人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通過環球旅行來證明這個事實。於是,證明地球形狀這件事,就成了麥哲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怕的暴風雨幾乎使他的船隊覆沒。由於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隊員們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飢。3年過去了,只有5艘船勝利到達終點,就是這些船帶回了第一批環球航行的勇士們。

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於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鬥並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後,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並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後來的探險家。

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夥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彷彿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裡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後,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幺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
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探險的意義可以參考野外旅行的意義
1.生命在於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常青,這是一個通曉的道理。尤其是久居都市的「工作蟲」(對一些只會工作不會休閑的人的稱呼)和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階層就更有意義。大家都贊同一些常規體育活動的保健作用,如打籃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而利用假期到山野旅行、遠足,同樣能夠起到健身作用。前者少受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但活動比較單純;而後者對時間、經費均有一定的要求和條件限制,但其收益又是前者無法相比的。當然,積極地進行多種形式的運動都值得大力提倡。野外旅行是一種綜合意義上的文化體育活動,體育運動表現在我們必須身體力行的去運足、登山、做各種各樣的平常很少做的雜活;而文化活動就更為豐富了,可以說體育活動是載體,而文化活動則是更高意義上的內容。
2.回歸自然
隨著都市生活的高度現代化,人們更遠離了大自然,生活中一切所接觸到的都是人造物品,人們生活在混凝土叢林中而不是森林之中,到處充斥的是人造電波、電聲、電光及人造物品的氣味等,更為嚴重的是人類文明的副產物――工業及生活污染的嚴重化。人之軀,乃自然之物,而人卻生活在非自然之物的環境之中,長久脫離與自然的接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早已驗證的事情,因而,回歸自然成為近年來世界上廣為興起的思潮,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磁場、自然的美妙聲音、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溫暖的陽光、輕柔的月色等。我們只有常常到大自然中去,才能活得像一個自然之子,而不是一個機器人。
3.增長見識
外出旅行必然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自願不自願的都要接觸新的事物及環境,這就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閱歷、增長了見識。有些見識可能是從書中、電影電視上見過,但不親自行動你將永遠只是粗淺認識。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有不少知識及經歷是不可能從書本中得到、學到的。我們在旅行之中增長了見識、豐富了人生的經歷不是件極好的事嗎,有豐富的人生才沒有虛度一生,才有可以向後輩們吹噓的「材料」。不能到了白頭尚不知木耳從腐木上所生。
4.身心放鬆
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由於生存與發展的驅使,人們總是在為生計而忙碌,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將人的神經及生活*得高度緊張。長期這樣的生活,人們的目光變得淺浮,心理畸形發展,身體則易患各種現代都市綜合症,健康狀況日下等。人們渴望一種徹底的身心放鬆,及保持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況。雖然都市裡有不少類似的行業為此服務,如什麼桑拿浴、各種按摩及一些康樂運動等,它們多是一種外表的、暫時的放鬆,治表而不治里。真正的身心放鬆及心理調整最好就是回到大自然中去,站在高山之巔,極目世界,「盪胸生層雲,一攬眾山小」,那種油然而生的心情應是廣泛的,人世間的世事紛爭、功名利祿、榮辱得失等就會變得淡薄,體會到什麼是「澹泊」,什麼是「無為、無不為」,體會到什麼樣的生活及人生觀才能保持一個真正的自我,當達到這種境界時才是本質意義上的身心放鬆、達觀處世。再回到都市時,你會更多一些微笑,少些煩惱。當然,我們投入自然的懷抱不是逃避都市中的一切不順,應當是積極的調整自己、認識自己、改造自己,並從自然中汲取新的思想、新的能量,投入到時代和生命更有意義的步伐中去。
5.廣交朋友
外出旅行,一個人獨思尋古式的旅行有其特有的意義,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旅行更有意義。多數的合夥外出旅行並非是朝夕相處的同事、同學,而是來自各不同單位的興趣相投者,這不僅提供了一個廣交朋友的良好機會,擴大了自己的社交面,同時也可通過這種機會交流和研討各種相互感興趣的問題及信息。由於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總是戴著「面具」,一旦到了一個沒有利害關系的環境中時,相互都會敞開心扉,毫不拘束的相處,真情真意真面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在這樣的環境中結交的朋友總是長久的,真摯的。如果再通過一段相對艱苦的野外旅行,在相互幫助、共同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友誼的火花,甚至愛情的火花都會迸發出來。就會「上演」出各種「廬山戀」、「黃山戀」。
當然也可能有少數有各種「毛病」的人加入進來,成為旅行中不和諧的「火花」,大家應盡力幫助他改進,當然,如果他「執迷不悟」,只好請他去看心理醫生啦。
6.陶冶情操
當我們帶著回歸自然、探訪自然、親近自然、廣交朋友、鍛煉體質、增長見識等願望外出旅行的,同時也是陶冶情操、修行品位,這是不言而喻的。古人雲:「仁者樂其山,智者樂其水」,借山水陶冶情志早就是古人的一種人生追求。古人如此,今人更應發揚。
7.生存的本領
在城市生活的人不能只適應城市裡的生活,一到野外就不知所措,不識可食植物,不會就地取火、自做飯菜,不會辨別方向等。這些做為一個自然人應該具備的知識如果都不會,一旦脫離城市熟悉的生活到了荒郊野外,縱你有金有銀,都將面臨一個現實的生存問題,適者生存,不適則亡。在國外,野外生存教育是比較普遍的,有的從小學就有課程。因此,本書介紹一些野外旅行及生存的知識。在學習的基礎上,常去野外活動就會摸索出野外生存的本領。一旦發生置身荒郊野嶺的無助環境中就能應付自如了。誰也不敢保證他一生中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8.體察國情
在我國,將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城鄉會存在較大的差距。做為在城市裡生活的人不應只看見自己生活的環境,而對鄉村農民同胞的生活沒有感性認識。認識我國的國情不了解農村是不行的,我國是農業大國,90%的人口在農村,並且還有不少農村人口尚未解決溫
飽問題,生活條件仍然很差。做為一個中國人,認識我們的國情是很重要的,不論是在政府部門工作,還是在企業里工作,沒有一個正確的國情觀念,就不能正確做好政府決策及企業經營。而要了解國情不去農村、尤其是一些貧困的鄉村是不行的。因此,我們到野外山鄉旅行,不能只顧自己的旅行生活,臨村而不進,入村而不訪,和農民兄弟咫尺天涯、相對無言是糟糕的事。其實,這僅是隨路而為之事,就多了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及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果再能讓自己的子女同行,一同了解、認識我們的國情,尤其是到尚處在貧困線上的鄉村,也許就不用操著大梆教他們如何艱苦奮斗,勤儉生活了。
第二節 野外旅行的樂趣
1. 山水審美
到野外旅行很大的一個目的是感受認識自然的美,這不僅是野外旅行的意義,同時也是其最大的樂趣之一。大自然充滿了各種美的「元素」,我們學習領會自然之美,是野外旅行高層次的收獲。如果加以歸納,自然之美的「元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形態美:大自然萬物有它們各自特有的形態、線條、形狀等,並彼此構成了自然不同分類的總體形態。如山嶽、丘陵、峽谷、河溪、戈壁等。
色彩美:自然萬物的色彩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七彩霓虹、綠色原野、色彩各異的花朵、蘭色的小河等。自然萬物的色彩不僅豐富多采,同時還不斷變化。這是我們在都市裡不可能見到的。
聲音美:驚心動魄的雷電聲、牽腸掛肚的雨滴聲、萬馬奔騰的瀑布聲、松濤、水流,鳥鳴猿啼、秋蟲唧唧等聲音,如果沒有這些美妙的自然之音,很難想像人類將生活在一個什麼樣 世界上。
動態美:風起雲涌、潮漲潮落、日月更替、飛瀑流水等,尤其人們最喜愛的日出、日落,急流飛瀑等等,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動態美。
2. 觀察認識生物
認識和觀賞各種生物不僅是豐富我們的自然知識,同時也是一種自然審美。這其中有很多的樂趣。從分類上我們應該認識什麼是動物、植物;什麼是哺乳動物、飛禽、昆蟲,什麼是爬行動物、水生動物等。它們有什麼特點、如何分辨等等。我們將從接觸、觀賞中體味到生物的種種美感,並從中感受到無窮樂趣。
3. 收獲自然之饋贈
在大自然中旅行,只要我們留心一下,我們會發現許多值得我們採集收藏的自然之物:千姿百態的樹根、晶瑩剔透的雨花石、形狀各異的樹葉,乃至名貴中草葯、奇石、古物等。這些自然及其歷史的饋贈,僅僅是我們舉手之勞就可得之,帶回家中,不僅可以品味、回味,還可以向朋友宣揚自己的所得。
4. 民風民情之領略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種民族各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的民族風俗、節日及其風情,許多節日及其風情是令我們羨慕的。而要領略各民族的豐富民族文化及其風俗風情,我們也只有走出都市,到山鄉野外及民族村寨才可以真正接觸到。認識我國各種民族不僅是旅行的重要意義,是對國情的了解,也是野外旅行的樂趣之一。
5. 驚險刺激的感受
久居都市,我們會感到生活的平乏與庸俗,人們的生活如果總是這樣下去一定是很可怕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從電影電視等娛樂活動上感受一些可憐的刺激,但那是絕不會同到大自然中領略相比的。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各種各樣的驚險與刺激。洞穴探險、徒步峽谷、山峰攀登、叢林探險以及江河漂流、蹦級跳、潛水探奇、攀岩等野外活動,都將體會到各種各樣的驚險刺激。
6. 文藝創作的源泉
傳世的文學藝術作品必然來自生活,閉門造車是寫不出好的文藝作品的。文學寫作如此,美術、攝影創作更是如此。到農村及民族地區旅行,留意並了解他們的生活,可以積累寫作的素材。學音樂的可以從農村及民族同胞那裡收集到寶貴的音樂素材。愛好美術及攝影的朋友就大有可為了,那些獲獎的美術、攝影作品的多出自大自然及農村山鄉,它們是給深入生活創作者的回報。

旅行中的樂趣和意義應該遠不止這些,只要我們帶上愛心、真心、好奇心去面對我們將會遇到的一切事物,你會發現生活更深的意義和自然的魅力,行動起來吧!畢竟回歸自然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探險的弊大於利

因為探險是一把雙刃劍,只要人類的足跡所到之處,哪裡就屬於人嗎?事實上,人類的足跡所至之處,就是那裡的災難發生之時。人類登上珠峰、長江之源已受到污染,人類出入原始森林,那裡的動物已不得安寧,所以我方認為,人類的足跡所到之處,就會給那裡蒙上了灰塵,帶來了災難。」
各位,難道你們都忘了這樣一句話:知識無限,生命有限。那麼,這也正關繫到我們今天的話題——探險。到底是探險利大於弊呢?還是弊大於利?如果說探險能給人類帶來極大的進步的話,那麼我們今天的社會將是一個和平是一個安靜的世界,然而我們沒有完全做到。如果說探險是一個你們認為神聖的事業,那麼今天,你們的家人,你們自己,又何不去嘗試一番這么偉大這么神聖這么對社會有利的事情呢?如果對方辯友表示肯定的話,那麼我方今天就要告訴大家,探險存在的各種弊端,探險的性質,是危險的,是極端的,更是存在著各種沒必要的。這,就是我方的觀點,探險——弊大於利。在這里我進行初步的論證。
從經濟方面來說。各位可以統計一下,每次進行探險,我們就把給每位探險者的酬勞排除在外,譬如說登山。一次下來,食物費用,醫葯費用,登山的各種器具,如氧氣,登山鞋,登山用的定位系統等,這些都需要一筆不朽的開資。與其說把這些資金放到其他比探險更有力東西上,比如說教育,建設,經商,外交,科技,這些對人類的利益遠遠超過探險的方面,豈不是更快地更好地促進人類的發展?為什麼偏偏就把這些資金放在這項風險極大,物質方面收獲極少的項目呢?難道,就像斯科特說的那樣,我們就是為了爭一個第一到達者,或者說是為了滿足這種精神的痛快和滿足嗎?前面,我僅僅是相對於探險成功的人士來說,若是失敗了呢?那豈不是更是失望到狼藉一片,作為探險者自身,豈不是要罵上自己幾百句說自己無能的話語,既為國家的損失愧疚,也為自己前功盡棄的結果悔恨。這或許還不夠,若是探險者在探險中不幸死去了呢?在這種危險探險中,死人的事是常常發生的,如果用金錢來衡量的話,那麼,我們損失的,那就是一個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個數字了。因為生命是無價。
從精神方面來說。雖然這些探險的人是出於自己的自願與自身的愛好與對探險的執著。他們能從事這方面,或是說他們能獻身於探險,可能他們少許會覺得滿足。但是,我們也因該明白,我們活著不光是為了自己。的確,世界上有很多關心我們的人,我們的父母,朋友,愛人,對手……要是一個光為了自己的愛好和嚮往,而忽略他人感受的人,這樣的人便往往去從事瘋狂的探險;要是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人,為他人著想的人,這樣的人便會對這個無稽的項目三思再三思了。譬如說斯科特是在極地探險,他最後殉職了,此刻,我們可否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斯科特的家裡任何一個親人,你又是何般悲哀呢,甚至,這場悲劇會讓你悲哀一輩子的。這么一來,這個探險者,不僅給自己帶來了不幸,也同樣大大地給所有關心他的人帶來多少得不幸中的不幸啊?如果我是他的父親,首先我的確會以客觀的腳角度去為我有這樣一個孩子感到自豪,但我希望畢竟的不是這個,我寧願他做一個農父為人名播種糧食,也不要他死去啊,相信你們也一樣吧。所以說探險是一個傷人既傷感的極端危險項目。
或許大家會說:「我們如今的全球化社會,難道不正是過去的探險者促進發展而成的?而我們如今的先進科技,如航天技術,登山技術等,難道不正是無數的探險者用生命的價值換來的?這些小問題算不了什麼。
但是,深想一下,除了教科書所提示的「消耗了許多時間」「浪費了許多錢財」與前面提到的一點「對親人造成精神上的打擊」之外,是否還可作更深遠的思考呢?從一定程度上說,探險是「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所支配下的產物。這種觀念認為,面對自然世界及其生物世界,人類無處不可以涉足,只要人類力所能及,便可以「佔山為王」「插旗為疆」,據為己有。但是,如果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框架,我們可以質疑:人類的步履就沒有限度或限界嗎?只要人類足跡所至,那裡就必然屬於人類的嗎?就理應由人類來主宰嗎?事實上,人類探險的足跡所到之時,也就是那裡的災難發生之日。不是嗎?人類飛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環繞地球;人類登上「地球之巔」喜馬拉雅山,今天的長江之源已受到污染;人類出入原始森林,那裡的「土著」動物、生靈即受到驚擾和侵害,甚至逃難滅絕……如同哥倫布探出「新大陸」帶來了殖民主義的擴張,當今人類無所自律無所限制的「探險」,也反映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擴張。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探險也是如此。人類探險在哪裡留下腳印,也就在哪裡留下了灰塵。難道你們能說,這些,也是所謂的偉大探險精神所換來的奇跡嗎?難道,站在珠穆朗瑪峰上無數廢氣的氧氣瓶面前,你們能委婉地說,這叫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嗎?難道,站在南極的雪白一片地面上的那些廢氣的人類用品面前,你們能委婉的告訴大家:這是偉大的悲劇么?

照這么說來,如果世界每一個人都去探險的話,我們可以設想,我們很有可能跟如今一個著名的影片《黑客帝國》里的「人類戰爭」那個設想互相吻合了。
因此,我們覺得探險——弊遠遠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