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探夏令營 » 中國探險家劉勇
擴展閱讀
潼南古村 2021-03-16 21:51:08
世界民俗文化旅遊 2021-03-16 21:48:20

中國探險家劉勇

發布時間: 2021-02-28 01:16:48

『壹』 網路作家排行榜的代表作

  1. 唐家三少

唐家三少原名張威(1981年1月日~),男,北京人,河北大學法律本科畢業,現為起點中文網鑽石作家,網路頂級人氣名家,中國作家富豪榜網路作家之王得主。自正式開始長篇創作以來,平均一年一部作品。2012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全新子榜單「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中唐家三少以5年3300萬元的收入榮登首富寶座,並獲得「中國作家富豪榜·網路作家之王」的重要獎項。2013年12月19日,驊威股份對第一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20%股權的收購,使資本江湖初識唐家三少的名頭,他是那家手游公司的股東之一。2013年12月30日,盛大文學與唐家三少在北京宣布,雙方合作成立唐家三少工作室唐studio,這是國內首個網路作家工作室,開啟了網路文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2014年5月4日,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唐家三少」入選2014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成為榜單上僅有的三名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光之子》;《善良的死神》、《絕世唐門》、《冰火魔廚》、《斗羅大陸》、《神印王座》

2.辰東

辰東,原名楊振東,中國北京市人,著名網路作家,崛起於網路文學青銅時代,是當前網文界最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作者之一。主要代表作有《不死不滅》、《神墓》、《長生界》、《遮天》、《完美世界》等,因善於設置懸念,被讀者們稱為「坑神」,又因其畢業於北京的名校,被某些書迷贊為「燕京才子」。

3.天蠶土豆

天蠶土豆(1989年12月28日——)真名叫李虎,是起點中文網的白金寫手,新生代網路寫手代表人物,2008年憑借處女作《魔獸劍聖異界縱橫》一舉折桂新人王,躋身人氣頂尖網路寫手之列,2009年創作的《斗破蒼穹》更是獲得在起點中文網高達1億四千多萬的點擊率,土豆也因此奠定了在網路原創界難以動搖的人氣頂級寫手地位。2012年創作了《武動乾坤》,2013年的新作品《大主宰》已在起點連載。2014年,擔任浙江省網路作家協會副主席。

代表作品:《魔獸劍聖異界縱橫》《斗破蒼穹 》《大主宰》

4.耳根

耳根,八零後,原名 劉勇,黑龍江省牡丹江人,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喜愛中國古典神話故事,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網路小說的創作。作者現已成為起點仙俠類小說的一面旗幟。著作有《仙逆》、《天逆》《求魔》等,600萬字巨著《仙逆》2012年8月25日由起點中文網和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主要代表作《仙逆》,《仙逆》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愛,為之傾倒。小說《仙逆》長期占據起點仙俠類小說月票榜的前列,被網友譽為「奠定仙俠小說巔峰之作」。

代表作品:《仙逆》;《天逆》;《求魔》

5.貓膩

貓膩,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曾用作者名北洋鼠,原名曉峰,七十年代生人,湖北夷陵人,曾就學於川大,因憊懶故被逐,處女作《映秀十年事》,而《朱雀記》成為新浪年度最受歡迎的作品,獲得2007年新浪原創文學獎玄幻類金獎。2007年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慶余年》,引起巨大的反響,曾被盛大文學某高層稱贊是一部不可多得作品,其文字風格細膩,架構有序,情節跌宕,內涵深刻。期間創作過作品《間客》,現今新作《將夜》正在連載。2014年5月28日,貓膩攜新書《擇天記》登陸騰訊文學旗下創世中文網。

代表作品:《慶余年》《將夜》《間客》《朱雀記》《擇天記》

『貳』 數英雄論成敗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生死,,這文章是誰寫的

郭英德,著名作家,男,1954年10月生,福建人,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等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培養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人選者,2000年被評為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戲曲、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化、中西文化比較等方面的研究。

目錄

人物簡介
學術兼職
參加和完成的科研項目
獲獎情況
學術研究成果專著
參加撰寫
編撰
論文類
近期研究課題人物簡介
學術兼職
參加和完成的科研項目
獲獎情況
學術研究成果 專著
參加撰寫
編撰
論文類
近期研究課題
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郭英德 (Guo Yingde) ,1978 年 9 月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82 年7月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考上北師大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聶石樵教授, 1985 年 7 月獲碩士學位,學位論文:《元雜劇與元代社會等級結構》。 1986 年 9 月開始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導師:啟功教授、鄧魁英教授, 1988 年 12 月,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明清文人傳奇綜錄及研究》。 1996 年評為北京市「培養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入選者, 1999 年被評為國家教育部文科跨世紀優秀人才。現為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中文系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曾在日本訪學數年。
編輯本段學術兼職
1985 年,任中國古典戲曲研究會理事。 1997 年,任北京市《水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7 年,任中日韓東方詩話學會會員。 1998 年,教育部考試中心聘為全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大專起點本科班入學考試命題教師。 1998 年,任黑龍江大學《求是學刊》編委。 1998 年,任江西吉安師范專科學校《吉安師專學報》編委。 1999 年,任鄭州大學兼職教授。 2000 年,任《文學遺產》雜志編輯委員會委員。
編輯本段參加和完成的科研項目
參加《中國古代文人活動與文學風貌》, 1988 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本人撰成專著《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獲得 1997 年上半年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已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主持《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 1990 年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青年項目。 1 萬元。該項目已於 1993 年完成,撰成專著約 60 萬字,其中本人撰寫約 18 萬字,專著已於 1995 年 10 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參加《中國古代文學形象的歷史文化研究》,「八五」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一般項目。該項目已於 1998 年完成,撰成專著約 25 萬字,本人撰寫約 10 萬字。該書獲得 1998 年下半年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將於 1999 年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主持《清初明遺民愛國思想研究》, 1996 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百人工程」項目。 0.8 萬元。( 1996.5 1999.12 主持《中國古籍總目提要·總集卷》, 1996 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橫向項目。 0.5 萬元。( 1996. 2000.12 ) 主持《中國古代文體資料箋釋》, 1998 年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 1.5 萬元。項目批准號: 9823 。 (1998.7 2000.12) 主持《古詩詞誦讀精華》,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橫向項目。 2.1 萬元。( 1999.2 1999.9 ) 專著《元雜劇與元代社會》,獲得 1994 年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已於 1996 年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編輯本段獲獎情況
1994 年,《明清文人傳奇研究》獲北京師范大學第二屆勵耘獎學助學基金優秀學術著作三等獎。 1995 年,《敘事性:古代小說與戲曲的雙向滲透》獲廣東中華文化王季思學術基金《文學遺產》優秀論文提名獎。 1996 年,《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 1997 年,《向後倒退的革新——論明末清初的求實文學觀念》獲《湖北大學學報》 1997 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1998 年,《敘事性:古代小說與戲曲的雙向滲透》獲首屆北京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1999 年,《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獲首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編輯本段學術研究成果
專著
《世俗的祭禮——中國戲曲的宗教精神》,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88 年。 《明清文人傳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1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 年。 《痴情與幻夢——明清文學隨想錄》,北京三聯書店, 1992 ;台北錦綉出版公司, 1992 年。 《明人奇情》(與過常寶合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3 年。 《優孟衣冠與酒神祭祀——中西戲劇文化比較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中國古代的惡霸》(與過常寶合著),商務印書館, 1995 年;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9 年。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與謝思煒、尚學鋒、於翠玲合著),中華書局, 1995 年。 《中國古代戲劇》(與陶慶梅合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年。 《元雜劇與元代社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 年。 《長河落日——中華文學通覽·清代卷》,中華書局, 1997 ;香港中華書局, 1997 年。 《明清傳奇綜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 年。 《李漁》,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9 年。 《明清傳奇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 年。
參加撰寫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0 年。 《元曲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0 年。 《中國古代小說人物辭典》,齊魯書社, 1991 年。 《中國古代文學名著辭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中華文明史》(十卷本),任中國文學史學科副主編,撰寫其中元明清文學部分約 20 萬字,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中國文學史》(第三冊、第四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 年。
編撰
張養浩《三事忠告》(今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年。 《中國學生網路全書·語文卷》(主編),國際文化出版社公司, 1991 年。 《明史故事選》(編著),學苑出版社, 1991 年。 《清史故事選》(編著,署名張應),學苑出版社, 1991 年。 《中外古典名劇鑒賞辭典》(主編),北嶽文藝出版社, 1992 年。 《文史英華·戲曲卷》(編注),湖南出版社, 1993 年。 《炎黃文化精品叢書·藝事精品》(評釋),學苑出版社, 1994 年。 《唐宋八大家散文總集·柳宗元卷》(校評),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唐宋八大家文集·柳宗元文》(評注),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6 年。 《新編千家詩》(評注),中華書局, 1999 年。 《古詩詞誦讀精華》(副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論文類
《淺談元雜劇三國戲的藝術特徵》,《三國演義研究集》(四川省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 《漫談中國古代對戲劇審美功能的認識》,《福建戲劇》 1984 年第 3 期。 《也說「衙內」》(與長勝合作),《廣西師范大學學報》 1985 年第 1 期。 《明清時事劇概述》,《江蘇戲劇》 1985 年第 2 期。 《明清之際時事劇的思想藝術特色》,《中州學刊》 1985 年第 2 期。 《論〈水滸傳〉的思想意義》 , 《水滸爭鳴》第 4 輯。 《論元雜劇的戲劇沖突》 , 《戲曲研究》第 15 輯。 《元雜劇作家身分初探》,《晉陽學刊》 1985 年第 4 期。 《福建戲史錄補遺二則》,《福建戲劇》 1985 年第 5 期。 《古典戲曲腳色漫談》,《福建戲劇》 1985 年第 6 期。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義山詩意蠡測》,《名作欣賞》 1986 年第 1 期。 《「戲劇之道,出之貴實,而用之貴虛」——古代戲劇家的戲曲虛實論》,《戲曲藝術》 1986 年第 2 期。 《論元雜劇的時代精神》,《河北師范學院學報》 1986 年第 2 期。 《「戲劇之道,出之貴實,而用之貴虛」——中國古代戲曲美學散論之一》,《福建戲劇》 1986 年第 3 期。 《「劇場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中國古代戲曲美學散論之二》,《福建戲劇》 1986 年第 4 期。 《寄諷實無,雪恥或有——〈琵琶記〉創作意圖之疑案》,《古典文學知識》 1986 年第 4 期。 《關於元雜劇興盛的社會原因的爭議》,《文史知識》 1986 年第 8 期。 《論元雜劇中的喜劇性類型形象》,《中華戲曲》第 2 輯。 《無奇不傳 , 無傳不奇——中國古代戲曲美學散論之三》 , 《福建戲劇》 1987 年第 1 期。 《「異物之情也有人道」——〈任氏傳〉的任氏形象》,《古典文學知識》 1987 年第 1 期。 《蔣士銓〈臨川夢〉傳奇漫議》,《名作欣賞》 1987 年第 3 期。 《「一夫不笑是吾憂」——李漁〈風箏誤〉傳奇的喜劇特徵》,《名作欣賞》 1987 年第 4 期。 《畫出瀟湘水墨圖——元雜劇雨景描寫賞析》,《陝西電大》 1987 年第 5 期。 《論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戲曲小說的審美趣味》,《文學遺產》 1987 年第 5 期。 《論元雜劇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徵》,《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87 年第 6 期。 《論湯顯祖文化意識的悲劇沖突》(與李真瑜合作),《戲曲研究》 1987 年 12 月。 《半世清狂,一生情種——談沈起鳳〈才人福〉中張幼於和祝希哲形象》,《古典文學知識》 1988 年第 1 期。 《「偌大乾坤無處住」——談尤侗的〈鈞天樂〉傳奇》 , 《名作欣賞》 1988 年第 1 期。 《淺談元雜劇善惡觀的性質》,《語文學刊》 1988 年第 3 期。 《「才人福分從來少」——沈起鳳〈才人福〉傳奇的審美趣味》,《名作欣賞》 1988 年第 4 期。 《古代文學研究的兩難心理與多元選擇》,《文學遺產》 1988 年第 5 期。 《論明清文人傳奇的理想人格範型》,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增刊《學術之聲》第 2 輯。 《論明清文人傳奇的創作方法》,《戲曲研究》第 28 輯 1988 年 .12 月。 《四十年古典小說研究道路批評》,《文學遺產》 1989 年第 3 期。 《古典戲曲理想人格論》,《戲劇文學》 1989 年第 7 期。 《「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明清浪漫思潮與〈長生殿〉的「至情觀」》,《文史知識》 1989 年第 7 期。 《論明清文人傳奇的時代主題》,《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89 年第 5 期。 《關劇文化意蘊發微》,《戲曲研究》第 30 輯。 《論古代戲曲文學的文體特性》,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增刊《學術之聲》 1989 年第 6 輯。 《丁耀亢生平及其劇作》(與郝詩仙合作),《齊魯學刊》 1989 年第 6 期。 《蔣士銓傳奇本事考略》,《文獻》 1990 年第 1 期。 《藝術精神的傳承與文化精神的變異——戲曲藝術出路斷想》,《戲劇文學》 1990 年第 1 期。 《蒲松齡文化心態發微》,《文史哲》 1990 年第 2 期。 《明清文人傳奇的歷史演進》,《文學遺產》 1990 年第 2 期。 《「最憐兒女又英雄,才是人中龍鳳!」——〈兒女英雄傳〉的「人情天理」觀新詮》,《民族文學研究》 1990 年第 2 期。 《論〈水滸傳〉作家的創作思想》,《語文學刊》 1990 年第 3 期。 《「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明清文人傳奇作家文學觀念散論》,《中國文學研究》 1990 年第 3 期。 《是「風教」還是「風情」——明清文人傳奇作家的文學觀念散論》,《中州學刊》 1990 年第 4 期。 《抄本〈一合相〉傳奇作者考》,《文獻》 1990 年第 4 期。 《論明清文人傳奇的忠奸斗爭主題模式》,《四川師范大學學報》 1990 年第 4 期。 《「等為夢境,何處生天」——〈南柯夢〉、〈邯鄲夢〉荒誕意識談》,《文史知識》 1990 年第 12 期。 《元曲與少數民族文化》(署名張應),《民族文學研究》, 1991 年第 1 期。 《賈寶玉和宋江——淺談〈水滸傳〉對〈紅樓夢〉的影響》,《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1991 年第 2 期。 《論〈水滸傳〉作者的創作思想》,《信陽師范學院學報》 1991 年第 2 期。 《佳園結構類天成——〈紅樓夢〉網狀藝術構思的特徵》,《紅樓夢學刊》 1991 年第 4 期。 《中西戲劇觀念的當代形態》,《戲劇文學》 1991 年第 8 期。 《中國古書的價值》,《大學生》 1991 年第 9 期。 《淺談元雜劇的市民意識》,《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增刊》 1991 年。 《漫談明清文學中的才子佳人》,《名作欣賞》 1992 年第 1 期。 《兩宋酬和詞述略》,《中國文學研究》 1992 年第 1 期。 《關於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的思考》(與傅璇琮、謝思煒合作),《文學評論》 1992 年第 3 期。 《明代文人結社說略》,《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92 年第 4 期。 《漫談中西戲劇形象創造的審美規律》,《戲劇文學》 1992 年第 8 期。 《啟功先生的治學之道》,《文獻》 1993 年第 1 期。 《書聖原是大詩人》,《跨世紀》 1993 年第 2 期。 《中西戲劇文體的本質特徵》,《戲劇文學》 1993 年第 8 期。 《審美趣味的多元化走向——論明清文人傳奇的丑的形象》,《中華戲曲》第 14 輯 (1993 年 8 月)。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的對象、任務和方法》,《中國文學研究》 1993 年第 4 期。 《沈璟傳奇本事考略》,《文獻》 1993 年第 4 期。 《近代古典文學研究方法的更新》,《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1994 年第 4 期。 《( 1992 年)元明清戲曲小說研究綜述》,《中國文學年鑒( 1993 )》。 《元明文學史觀散論》,《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95 年第 3 期。 《中國現代話劇的形成及其啟示》,《戲劇文學》 1995 年第 7 期。 《敘事性:古代小說與戲曲的雙向滲透》,《文學遺產》 1995 年第 4 期。 《中西傳統戲劇觀念辨異》,《戲劇文學》 1995 年第 11 期。 《桃花扇底系興亡——〈桃花扇〉的歷史意識》,《名作欣賞》 1995 年第 6 期。 《第一印象·第二視力·第三隻眼(評〈寧宗一小說戲劇研究自選集〉》,《文學遺產》 1996 年第 2 期。 《刺世傷時,顯微闡幽——論蘇州傳奇的文化內涵》,《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96 年第 3 期。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論綱》,《中國文化研究》 1996 年夏之卷。 《論明代的文學流派研究》,《求是學刊》 1996 年第 4 期。 《明清傳奇的價值》,《文史知識》 1996 年第 8 期。 《稗官為傳奇藍本——論李漁小說戲曲的敘事技巧》,《文學遺產》 1996 年第 5 期。 《建構中國敘事學的操作規程——評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的方法論》,《文學評論》 1996 年第 5 期。 《向後倒退的革新——論明末清初的求實文學觀念》 , 《湖北大學學報》 1996 年第 6 期。 《古籍校勘原則之我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1996 年第 6 期。 《論清前期的正統派傳奇》,《文學遺產》 1997 年第 1 期。 《情的探險——從湯顯祖到曹雪芹》(與過常寶合作),《紅樓夢學刊》 1997 年第 1 期。 《傳奇戲曲的興起與文化權力的下移》,《中國社會科學》 1997 年第 2 期。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理論品格》,《文學評論》 1997 年第 4 期。 《論明代傳奇劇本體制的規范化》,《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 4 輯。 《論元明清小說戲曲中的雷同形象》,《明清小說研究》 1997 年第 4 期。 《論中國古代典籍文化的現代闡釋》,《殷都學刊》 1997 年第 4 期。 《論明清傳奇劇本長篇體制的演變》,《聶石樵教授七十壽辰學術紀念文集》。 《論「知人論世」的古典範式》,《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 1997 年。 《「溫情與敬意」的國史學——談錢穆的幾部著作》(與李山、過常寶合作),《書品》 1998 年第 1 期。 《如何突破文學史寫作的三大傳統——〈明清傳奇史·後記〉》,《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8 年第 1 期。 《雅與俗的扭結——明清傳奇戲曲語言風格的變遷》,《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98 年第 2 期。 《論先秦儒家的敘事觀念》,《文學評論》 1998 年第 2 期。 《學術研究範式的嬗變軌跡——關於二十世紀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研究的談話》(與劉勇強、竺青合作),《文學遺產》 1998 年第 2 期。 《〈寶劍記〉:忠奸劇的定型》,《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8 年第 2 期。 《〈浣紗記〉:歷史劇的新篇》,《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8 年第 3 期。 《〈鳴鳳記〉:時事劇的發軔》,《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8 年第 4 期。 《在感性與知性之間——評葉嘉瑩的文學研究著作》(與過常寶、李山合作),《書品》 1998 年第 3 期。 《江湖奇人寫真錄——清初傳記文選注》(與陳潔合作),《中華活頁文選》, 1998 年。 《說詩說稗自風流(評陶爾夫、劉敬圻〈說詩詩稗〉)(與趙仁珪合作),《文學遺產》 1998 年第 3 期。 《論「知人論世」古典範式的現代轉型》,《中國文化研究》 1998 年夏之卷。 《論明清傳奇劇本長篇體制的演變》,《湖北大學學報》 1998 年第 4 期。 《話劇是演給誰看的?》,《戲劇文學》 1999 年第 1 期。 《元雜劇:中國古典戲曲藝術的奇葩》,《高校理論戰線》 1999 年第 2 期。 《元明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接受》,《求是學刊》 1999 年第 2 期。 《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學研究的現代化歷程》(與過常寶合作),《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99 年第 2 期。 《明清小說的文化意蘊》,《高校理論戰線》 1999 年第 3 期。 《懸置名著——明清小說史思辨錄》,《文學評論》 1999 年第 2 期。 《長時間遠距離的姿態檢討歷史——談黃仁宇的幾部歷史著作》(與過常寶、李山合作),《書品》 1999 年第 2 期。 《挑戰自我 超越極限——〈楊義文存〉讀後》,《中國社會科學通訊》 1999 年 4 月 27 日。 《論戲曲角色的文化內涵》,《戲劇文學》 1999 年第 9 期。 《經典文獻的詩學讀法——評介楊義〈楚辭詩學〉》,《文學遺產》 1999 年第 5 期。 《論顧炎武的遺民心態》,《新國學》第一卷,巴蜀書社, 1999 。 The Cult of Passions though The Image of Beauties in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Ming QingYanjiu (《明清研究》) 1999 , Napoli-Roma , 1999 。 《元雜劇與元代文藝思潮》,《光明日報》 1985 年 7 月 16 日。 《典籍的現代闡釋和文化傳統》,《光明日報》 1993 年 7 月 7 日。 《蒲松齡與孩子王》,《人民政協報》 1993 年 10 月 7 日。 《藝術與淫穢: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中國消費者報》 1995 年 1 月 7 日。 《禪宗的三重境界》,《中國消費者報》 1995 年 3 月 18 日。 《中國古典小說史的理論思考——讀楊義的〈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人民日報》 1996 年 5 月 16 日。 《我們比王國維多走了多遠——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隨想》,《文藝報》 1997 年 10 月 23 日。 《正史以外的補充——簡評〈珍本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叢書〉》,《中國圖書商報》 1997 年 10 月 24 日。 《詳備精細,益智啟思——評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中華讀書報》 1998 年 1 月 21 日。 《文學研究與文學史研究》,《人民政協報》 1999 年 1 月 20 日第 4 版。 《元雜劇:中國古典戲曲藝術的奇葩》,《中國教育報·文化周刊》 1999 年 4 月 27 日;《光明日報》 1999 年 5 月 10 日。 《明清小說的文化意蘊》,《中國教育報·文化周刊》 1999 年 5 月 4 日。 《文學史著作的讀者》,《師大周報·文化增刊》 1999 年 4 月 23 日。 《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宋元明思想史綱〉、〈清代思想史綱〉讀後》(與李山合作),《師大周刊》 1999 年 6 月 25 日。
編輯本段近期研究課題
清初明遺民作家思想研究 中國古代文體資料匯編及中國古代文體學史論 明代文學編年史 郭英德,男,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戲曲、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叄』 凱樂石的KAILAS贊助運動員

MARCOS COSTA巴西攀登天才
20年攀岩攀冰及雪山攀登經驗,無論是運動攀登,抱石,傳統攀登,攀冰,還是混合攀登,干攀,他都游刃自如。過去七年,他一直致力於中國的攀登事業,並取得了非凡成就,目前在成都領攀登山學校兼任攀登教練。
James Kassay澳洲最強攀石運動員
十歲開始攀岩,在過去的18年的攀岩生涯中,他代表國家隊17次征戰世界級比賽。完攀過許多世界難度最高的攀石路線,擁有自己的岩館,同時擔任澳洲青少年國家隊的教練。
STANISLAV KOKORIN俄羅斯速攀冠軍
來自俄羅斯秋明市,11歲開始攀岩,連續3年年度排名速攀世界第一。同時致力於當地青少年攀岩培訓,主辦KOKO杯青少年攀岩比賽。
SEBASTIAN HALENKE德國攀岩健將
1995年出生,德國攀岩運動員。專項難度賽,2015世界盃後起之秀,2015世界盃年度排名目前名列第六。2015世界盃難度賽法國站排名第三,2015世界攀岩錦標賽難度專項排名第三。
Andreas Aufschnaiter
2014奧地利速攀、混合攀冠軍,多項歐洲攀岩世界盃獎項。Andreas目前就讀於奧地利Innsbruck大學,同時擔任攀岩教練、攀岩攝影多職,一直致力於該項運動的傳播。
Samantha Anne Stainton
南非攀岩新秀,6年運動攀岩參賽經驗。帶領眾多攀岩團隊參加比賽, 擁有自己的攀岩隊ALPHAS,同時是南非青年攀岩隊,豪登青年攀岩隊隊長。
YIFTACH KUSHNIR
來自以色列的攀岩硬漢,以攀岩競賽、訓練為生,目標是征服世界所有山峰。
LOGAN BARBER
7年澳大利亞國家級運動員,14歲愛上攀岩,從此開啟攀岩生涯,對攀岩的熱情至今絲毫未減。2015完成中國最難裂縫路線Firewall(5.13d+)
Christopher Miller
來自美國,現定居澳大利亞,西班牙desnivel攀岩雜志封面人物,攀岩狂熱分子,無論是傳統攀岩,運動攀登還是抱石,他都游刃自如。
Chris幾年前嘗試攀登新的路線,帶動了他探索未開發岩壁的熱情,這幾年他一直環游世界各地尋找新線路,不斷挑戰自我。
Jing Yun Wong
來自澳大利亞西部珀斯,表演專業出身,擅長舞蹈,體操,及中國武術,後來愛上攀岩,從此生活與攀岩密不可分。
TEAM MYLE & AMY
他們常居在惠特尼的沙漠地帶(Mt. Whitney Massif) , 1950年代綠色小旅行車就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的營地。他們不僅是一個小的攀登團隊,也是攀登及生活中的伴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大岩壁的攀登,同是也是登山教練。
MARIN BONK
來自加拿大大草原,Marin在旅行到澳洲塔斯馬尼亞海崖時愛上攀岩,從此開啟了環球攀岩之旅。她和凱樂石簽約運動員Jai一起在8年時間內踏遍了4大洲,11國,足跡遍布世界頂級山峰。
KATARIINA R.
來自芬蘭,專注運動攀岩,偶爾嘗試抱石或傳統攀岩。Kat的攀岩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目前定居澳大利亞。
Connor Love
我們熱情稱他為「有愛哥」!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17歲接觸攀岩,之後在向導的帶領開始攀岩, 到處尋找岩壁攀爬、尋找美食和四處游歷結交朋友。他是一個充滿冒險精神的年輕人!探險人生是他追隨的生活方式
TIFFANY MURPHY
自11歲開始攀岩,在Canyons/ Texas團隊參加比賽7年。Tiffany最近從德克薩斯搬到猶他州上大學,用業余時間進行戶外攀岩。
DANNY POPOWSKI
20歲,來自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現定居鹽湖城,猶他大學學生。Danny已有11年攀岩經驗,已成功完成11次V10 和4次 V11難度 攀登,正准備進攻V12。Danny是一個堅定勤奮的攀岩者,勇於不斷挑戰自我。
TIMOTHY MULLER
20歲瑞士年輕攀岩運動員,11年攀岩經驗,目前在班戈大學攻讀產品設計專業,致力於今後成為專業的登山指導和優秀運動員。Timothy熱愛滑雪,越野滑雪和戶外攝影,目前正在准備2016攀冰世界盃。 鍾齊鑫
速度攀岩世界記錄創造者,並六次打破由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現任中國國家攀岩隊隊長, 全國青少年攀岩推廣活動大使。鍾齊鑫在10年的世界攀岩路上,打破該項目長期以歐洲統治的宿命,並將世界速度攀岩冠軍的榮譽一直捍衛在國人手裡。他曾獲得20餘次世界攀岩冠軍、其他大小冠軍30餘次。其中包括世界運動會冠軍、 攀岩世界盃冠軍,以及四次蟬聯攀岩世錦賽冠軍、獲得攀岩大滿貫的榮譽。2015年IFSC攀岩世界盃攀岩賽年度總冠軍。
王清華
國內首位9A+完攀者,中國頂尖攀岩運動員。全國攀石競賽冠軍最多獲得者,亞洲攀石競賽中屬國內選手排名最高排名保持者。自然岩壁中國最難記錄保持者!國內完成自然岩壁15難度第1人!累計完成5.14以上線路20條左右,5.13以上線路100條左右。
馬自達
1992年生,國家攀岩隊主力隊員。13歲開始接觸攀岩,對攀岩的訓練不曾停息,源於自身對攀岩的悟性及長期刻苦的訓練。近幾年攀岩水平突飛猛進,嫻熟的技巧和冷靜的思考讓他成功挑戰5.14級別的線路,並在一系列的國內外賽事中屢獲佳績。尤其在2013年的全國攀岩錦標賽中同時囊括了男子難度、攀石、速度三項冠軍,在全國攀岩總積分排名中難度及攀石項目排名第一。他是中國崛起的新一代中堅攀岩力量代表。
謝衛成
國內頂尖自然岩壁高手,國家隊助教,洲際定線員。10多年攀岩歷程,擁有全面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和輝煌的佳績。特別在自然岩壁的攀登上有著上佳的表現,短短幾年時間,他完攀的難度為5.13以上的路線就已經超過50條。同時在2012年成為國內第二位9a完攀者。不斷在世界各地挑戰自然岩壁之餘,他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積極在國內各地從事開線活動和青少年攀岩培訓活動,並作為尋岩中國的核心成員獲得第八屆金犀牛戶外最佳團隊獎。
何善揮
香港地區攀石代表隊主力隊員之一,擁有超過10年豐富的攀登經驗。曾多次代表中國香港到海外參加亞洲及國際性的攀登比賽,先後兩次獲得全國攀岩抱石賽冠軍。除此之外,他仍熱衷於探訪世界各地的天然抱石場地,先後在澳大利亞及歐洲屢屢挑戰。最具實力的香港攀石運動員、邁向國際的挑戰者。為推廣熱愛的攀岩運動,他開設了自己岩館,持續開展攀岩培訓和賽事活動。
趙忠軍
趙忠軍從不承認自己是攀冰干攀高手,是一個喜歡山,喜歡岩壁,喜歡行走於岩壁和冰雪之間的攀登者。他還有一個標注是攝影師,從新聞到戶外影像,這一路走了很久。在十幾年的攀登時光中,攀登是一種修為,影像是人生和攀登的記錄,正如他覺得他的攀登無關乎競技和難度,和大多數的攀登者一樣,攀登是磨礪,體會,沉澱。攀冰的個人里程: 8個冰季,行走過國內的四姑娘山雙橋溝,太行山脈,西安秦嶺,東北大地以及義大利GOGNE.及VALSVARENCHE.遇到並完成最好線路WI6+,干攀 M8+,攀岩記錄:On Sight 7B+ ,red point 8A
劉贇卿
中國女子攀岩傑出女性代表,內地首位完成V10抱石線路的女性,運動線路最好成績8A。 人稱三文魚的她,不屈的游向屬於自己的夢想之路,就像一條逆流而上的三文魚。2001開始攀岩,十多年無悔攀岩路,痴心不改,曾多次參賽全國攀岩賽事,在難度、攀石競技中取得佳績。除了在抱石攀岩方面不停苦練,她近年不斷積累傳統攀登,大岩壁攀爬經驗,致力於開辟新線路和高海拔攀登,逐步成一位綜合攀登者。
劉勇
全能攀登者。劉勇無論傳統攀岩、技術型登山還是攀冰樣樣精通。他創造性地攀登了許多具有極高挑戰性的未登峰和新線路,他對攀登的深刻理解,富有創意的攀登和人文情懷,令他得到國際攀登組織的認同和資助,成為2013金冰鎬獎(Piolet d』Or)評委,是國內技術性登山的先驅。相對於攀登者,劉勇更喜歡稱自己為極限探險者。攀登,摩托越野, 帆板, 沖浪, 滑翔傘, 登山滑雪,航海,高空跳傘,翼裝飛行,樣樣拿手。生活對他而言就是探險。 身兼數職:四川大學戶外運動研究所秘書長,研究員;文化遺產博士;教育學碩士;高原醫學及營養專家;世界高山醫學會會員(ISMM);四姑娘山高山救援隊總教練;格林朗瑞戶外運動學校總教練;GREENERY STUDIO戶外影像工作室負責人。
Jon Otto(曾山)
身集登山者,旅行顧問和攝影家為一體的美國中國通,作為一個有名的技術型攀登者,他同時也是一個開創性的登山者,在中國開辟了很多新的攀登路線。也曾創立刃脊探險公司,現以「培養獨立攀登者」為理念而創辦成都領攀登山學校,繼續為登山貢獻一己力量。
羅靜
自2002年開始接觸戶外,至今有十年多,喜歡爬山,曾組建羽毛球俱樂部,任職多年戶外論壇版主和領隊,接觸到雪山便迷上登雪山。 曾經的她是一位普通白領,後因酷愛戶外運動,辭去工作,追逐攀登高海拔雪山的夢想。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間登頂7座八千米,其中馬卡魯及干城章嘉,及迦舒布魯姆II,道拉吉里,及喬戈里(K2)是中國首登女性。同時也是首位登頂喬戈里峰(K2)的華人女性。
李宗利
中國阿爾卑斯式攀登推廣倡導者。1992年至2004年曾在四川省體育局從事專業體育訓練十年,2006年開始接觸登山,2008年畢業於CMDI(中國高級登山培訓班),是中國培養的第一批由法國教練經過兩年全脫產培訓的職業高山向導,做過多項國家賽事運動會的裁判工作,現任四川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培訓部副部長、聯絡官、登山教練、高山向導。 曾擔任多期四川高山協作員培訓班主講老師。每年十次左右的登山次數,改變了他的性格和人生,挑戰了自己,多次取得戶外行業讓人矚目的成績。
迪力夏提
職業高山向導。2006-2008年畢業於CMDI(中國高級登山人才培訓班),是中國培養的第一批由法國教練經過兩年全脫產培訓的職業高山向導,現任職於新疆登山協會;多次帶領外國登山團隊攀登慕士塔格峰。有較強的攀登高山的技能和豐富的登山經驗。
楊春風
中國著名高海拔攀登向導,民間登山運動的積極倡導和開拓者,共成功登頂11座8000米山峰。(2013年6月23日在巴基斯塔遭塔利班武裝人員襲擊不幸遇難身亡)

『肆』 凱樂石的凱樂石攀登體系

體能訓練:該項目意在建立攀登者的體能基礎
凱樂石品牌認為,跑山是攀登者建立體能基礎的最佳項目。跑山因海拔和路況條件不同,擁有極端多樣化的訓練難度和強度,這有助於攀登者在最初的體能積累期就獲得足夠的適應性攀登經驗。
凱樂石有著多年跑山產品贊助經驗,「香港100」「冰雪馬拉松」「環四姑娘山超級越野跑」等極限賽事都是凱樂石品牌的贊助賽事。通過對這些大型極限賽事的贊助,凱樂石獲得了極佳的跑山裝備檢驗平台。近年來,凱樂石跑山產品發展突飛猛進,實緣於這些極限賽事對產品的考驗。
「2016年,凱樂石將會推出新一代跑山鞋產品,通過最極限的平台將新產品的實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凱樂石不僅關注高難度的極限跑山,同時也通過與專業的跑山定線團隊合作,為基礎跑山愛好者及越野跑愛好者提供從入門到升級的各類線路組合,推動中國跑山及越野跑項目的開展。
戶外生存訓練:該項目意在鍛煉攀登者的戶外環境適應能力
在時間跨度較長的攀登活動中,戶外生存能力無疑是考察能否順利完成攀登活動的最基礎能力。無論是南極冰川抑或熱帶高原,嚴苛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挑戰著攀登者的戶外生存技能。
多年來,凱樂石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探索如何通過裝備提升攀登者的戶外生存適應力。為此,公司從不間斷對有豐富經驗的戶外生存專家進行贊助,從他們的戶外生存經驗中汲取改進產品的靈感,只為在從接近到攀登的整個過程中為凱樂石產品使用者創造最佳的使用體驗。
著名登山家、戶外生存專家、四川大學的劉勇博士是凱樂石戶外生存項目的最佳合作夥伴。劉勇博士每年有大量的時間在世界各地從事戶外生存及探險活動,非洲叢林、南極冰川、南美荒漠中處處都有他探索的身影。此外劉勇博士在登山領域也攻克了多個著名未登峰。凱樂石根據大量像劉勇博士這樣的專業攀登者,糅合了專業攀登經驗及戶外生存經驗的產品建議,凱樂石先後開發了「空氣立方」「聚熱科技」 「凱樂石弧」等鞋服科技,以滿足攀登者在戶外生存中的裝備功能需求。
岩石訓練:是登山者必備的進階技能訓練
在路況條件復雜的登山過程中,時常會遇到需要攀岩技能才能通過的岩壁路段。所以,攀岩技能高低,也決定了登山者綜合攀登能力的高低。凱樂石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攀岩產品品牌,有著多年的攀岩產品及項目的實踐功底,從成熟規范的競技攀岩,到充滿野性魅力的自然岩壁,凱樂石都有相應的全系列產品,也深受各路岩者的推崇。目前,凱樂石正在探索如何將抱石項目與室內健身項目相結合,通過抱石的特殊技術動作來完善健身訓練科目,也通過傳統健身的訓練課程來讓攀岩者擁有更好的綜合身體素質。凱樂石已經與多家健身機構合作開發了將抱石與健身結合的課程體系,2016年起將會在國內安排大量的針對專業健身教練及攀岩教練的授課活動。
極限攀登:是檢驗攀登者是否擁有應對復雜、綜合的攀登環境的試金石
作為攀登項目集大成者的極限攀登領域,涵蓋了攀冰、攀岩、登山等綜合應用,是檢驗攀登者是否擁有應對復雜、綜合的攀登環境的試金石。在凱樂石多年的項目贊助中,對於專業攀登的贊助和支持一直被公司放在首位。公司多年間贊助劉勇、曾山、羅靜以及已逝的8000米山峰攀登的佼佼者楊春風等極限登山家,在高海拔極限攀登項目上屢創奇跡,一度將凱樂石的專業裝備帶向世界舞台 此外,凱樂石還在世界范圍內持續推進「凱樂石未登峰計劃」,資助世界范圍內的攀登高山者向自己夢想的高度發起沖擊。
恢復休整:是即使在專業性極高的職業攀登者中也會被經常忽視的訓練項目
在高強度和高危險性的攀登順利完成之後,大量的攀登者因為心態的驟然放鬆,常常會忽略必要的休整訓練科目。凱樂石通過對大量的高海拔攀登者進行深入了解,發現系統有效的恢復休整訓練,會迅速的幫助攀登者恢復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態,最大程度的降低劇烈攀登活動對攀登者的身心損害。

『伍』 《極致中國》觀後感

極致中國是講述本·霍頓在中國探險的故事。總共三集,他們去專了「東方阿爾卑斯山」之屬稱的四姑娘山,疍家人的海上村落,看了近海島嶼和珊瑚礁,以及充滿神秘感的漢中天坑。向我們一一展示了中國的極致之美和人文特色。
看極致中國,會讓你眼睛一秒都不想離開電視屏幕。在雪山中,在海里,天坑裡,我們的神經隨著本·霍頓的探險而緊綳,生怕出現什麼事情,在這些惡劣的環境中,未知總是最恐怖的,特別是在漢中天坑裡,黑暗讓時間變得無比漫長,讓空氣里都迷漫著恐懼的氣息。
在極致中國里,除了人文地理,還有十八般武藝都全的本·霍頓,有登山勇者劉勇,有潛水女俠豆豆,有攀岩高手劉永邦,他們對普通人來說,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們就像是小說里的人物。
他們的存在讓我們對探險家有了一些了解,探險家的是對人類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始沖動的繼承與發揚,也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探險不易,但是能把探險拍成片子更是一件不易的事。對此,我特地查了下探險家本·霍頓,對他的介紹居然寥寥無幾,非常意外。
在片子製作和技術上,都像是一部國際大片。比起目前熱播的許多綜藝有價值的多,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這樣的片子。

『陸』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在那,天坑有吸力嗎

重慶發現世界上最大「天坑」 中外探險家聚集奉節揭謎://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8月02日 15:12 新浪財經 記者劉勇報道 重慶市奉節縣境內靠近長江三峽的地方發現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此天坑為橢圓形,直徑626米,深度662米,總容積1.19億立方米。天坑在喀斯特地貌學上稱為「漏斗」,據專家考證,小寨天坑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漏斗」,被譽為「天下第一坑」。小寨天坑的底部有一條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來自一條被當地人稱為「地縫」的神秘 峽谷。據考察,地縫全長達37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2米,而峽谷的高度達900米,形成氣勢恢弘的「一線天」。從上面俯看,在群山之中,茂密的原始森林底下,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條雲霧繚繞的縫隙,那就是深達數百米的神秘地縫,被岩溶地質專家稱作「世界喀斯特峽谷奇中之稀」(圖三、四)。離小寨天坑不遠,還有一處與三峽夔門幾乎一模一樣的峽谷,當地人稱為「旱夔門」。從旱夔門往裡,地勢險峻,無法進入,至今仍未探明(圖五)。最近一段時間,中外探險家多次來到這里開展科考探險活動(圖六),已探測洞穴近100個,探明地下暗河100餘公里,植物種類2000餘種,發現了拱桐、桫欏、紅豆杉等珍貴植物和大鯢、玻璃魚、林麝等近20種珍稀動物。科學家們認為,天坑地縫不僅是構成地球第四紀演化史的重要例證,更是探尋長江三峽成因的「活化石」。8月中旬,一支由中英美三國洞穴專家組成的科考探險隊將再次對小寨天坑和地縫進行科學考察。這是由中國洞穴研究會和國際洞穴協會聯合組織的第9次科考探險活動,中國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和國際洞穴協會副主席安迪將率領8名科學家、探險家對天坑地縫進行為期15天的科學考察和探險活動。

『柒』 紀錄片極致中國第二集觀後感

極致中國是講述本·霍頓在中國探險的故事。總共三集,他們去了「東方版阿爾卑斯山」之稱的權四姑娘山,疍家人的海上村落,看了近海島嶼和珊瑚礁,以及充滿神秘感的漢中天坑。向我們一一展示了中國的極致之美和人文特色。看極致中國,會讓你眼睛一秒都不想離開電視屏幕。在雪山中,在海里,天坑裡,我們的神經隨著本·霍頓的探險而緊綳,生怕出現什麼事情,在這些惡劣的環境中,未知總是最恐怖的,特別是在漢中天坑裡,黑暗讓時間變得無比漫長,讓空氣里都迷漫著恐懼的氣息。在極致中國里,除了人文地理,還有十八般武藝都全的本·霍頓,有登山勇者劉勇,有潛水女俠豆豆,有攀岩高手劉永邦,他們對普通人來說,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們就像是小說里的人物。他們的存在讓我們對探險家有了一些了解,探險家的是對人類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始沖動的繼承與發揚,也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探險不易,但是能把探險拍成片子更是一件不易的事。對此,我特地查了下探險家本·霍頓,對他的介紹居然寥寥無幾,非常意外。在片子製作和技術上,都像是一部國際大片。比起目前熱播的許多綜藝有價值的多,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這樣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