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大全 » 旅游规划缺失
扩展阅读
潼南古村 2021-03-16 21:51:08
世界民俗文化旅游 2021-03-16 21:48:20

旅游规划缺失

发布时间: 2021-02-15 14:18:00

『壹』 旅游景区策划的根本原则

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旅游景区的旅游规划都无法凸显项目本身优势呢呢?其实原因就在于规划的时候漏洞百出,出现了很多不切实际、不符合当下旅游景区发展形势的内容。


01

规划混乱,策略不当

策划和规划有什么区别?“策”是策动、策略,是无中生有。“规”是规矩、规定,是按规定办事。策划就是战略、创意、策略,规划就是根据策划的规定思路画图画线。很多旅游规划公司做的方案策划严重缺失,只有规划没有策划所以导致景区毫无吸引力。

反而在不动脑筋的事上大费周章,比如停车场要有几个车位、游步道要多宽等,反复纠结于这种全国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地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卖图表和理论体系的,景区永远只用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大量游客吸引过来。

一个旅游规划方案,如果没有两三个大创意能够出乎意料、让人震撼,那这个方案基本就是毫无意义方案。

02

贩卖模式,不会思考

很多旅游规划方案一上来就总结模式,假设项目是湖泊旅游,就把全世界各种湖的旅游模式总结一遍,十几个模式一摆,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这些模式,大部分有两种成功的原因,一是天罩着,二是钱罩着,参考意义并不大。

说白了就是资源太好了、投钱太多了。好的策划和规划需要做的是研究自己,考察学习的结果往往带来的是抄袭模仿,考察学习不仅要学习别人好的,更要思考我怎么跟你不同。

还有理论越多离题越远,景区怎么赚钱?有什么景观是游客没有见过很想见的?有什么项目是游客没有玩过很想玩的?什么样宣传口号会让游客有重游的冲动?这些问题才是最实际和有用的。


03

滥用文化,实则空洞无物

一提到旅游策划人人都会说要挖掘历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这是对的。但很多时候,大家会为文化而文化,忘记了根本目的是吸引游客、发展经济。任何一个景区或城市的文化都有其特点,但是这个特点不一定是卖点。特点是与众不同之处,卖点是消费者愿意掏钱买单的特点。

消费者不愿意买单,再特别也没用。消费者愿意为什么样的文化掏钱呢?那就是世界级的文化、独一无二特别有吸引力的文化、数一数二的文化。但是很多城市和景区根本不具备这种量级的文化。

北京、西安、洛阳是千年古都,这就是一流的文化,这些城市搞旅游靠古人就可以赚钱了。绝大多数城市和景区的文化是有特点,但缺乏足够的量级和吸引力。

所以,做旅游策划和规划时,不能仅仅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更要根据旅游市场和游客的需求来提炼和升华。


04

复制成风,毫无特色

绝大多数旅游规划公司的第一招就是:把别人的项目创意拿过来套到项目上,抄袭复制相似的项目就能蒙混过关。最后,导致中国旅游景区千景一面,高度同质化。

这就是中国80%的旅游景区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不是投资不到位,不是设施不完善,是被平庸的旅游规划方案限制了,定位、产品全部是平淡无奇的、全是雷同的。其实,旅游就是贩卖差异性,旅游就是贩卖新奇特。

旅游规划方案需要新思路,并且符合旅游景区自身特点和消费者心理需求,不能盲目跟从和只做不切实际的东西。

旅游景区的规划需要根据区位等资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自身特色,精准定位。对于小镇名称、组织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定位和策划。

『贰』 为什么乡村旅游规划落地难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渐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够在"城镇化"与"保持乡村特色"中找到均衡点。一些乡村旅游畸形发展,让游客屡屡失望。乡村旅游规划为什么落地难呢?铭智旅游策划总结了以下一些原因:
原因一:定位不当,不懂得市场需求
很多景区的定位如“某某之都”、“天下奇观”等看似上档次,实则空洞。如果你不了解游客的消费心理、旅游需求,又怎么会给景区下一个合适的定位呢?没有市场元素的口号是对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不负责任,直接影响景区的发展。
定位之法:乡村旅游景区的定位要做到三个“一”——唯一、第一、专一,整合乡村资源,打造核心吸引力,让游客有非来不可的理由,营造人生必须来一次的旅游感染力。
原因二:策划缺失,规划平庸
策划不等同于规划,策划是创意、策略,而规划是在策划的基础上作图。很多规划公司的规划任务都集中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等方面,这些都是有国家标准的,网上网络就能知道的东西,太多篇章谈这个有点不合适吧!旅游规划主要是为景区增加吸引力、增加游客量的,再多的图件,没有几个好的创意项目,就算不上一个好的规划。
策划之法:策划有三大法则:法则一为独一无二,定位、产品、营销都要独一无二;法则二为独具魅力,要有自身特色,才能差异化竞争,占领市场;法则三为独占鳌头,创意项目及定位要有一定的权威性,立志成为同类第一。
原因三:照搬模式,不切实际
做一个湖泊旅游项目,很多规划公司会开篇罗列各种湖泊旅游开发模式,占规划文本三分之一的篇幅,结果可能还不明白应该怎么给项目地这个湖泊定位。网络上的湖泊旅游开发模式要不是有很好的资源,要不甲方太有钱,但这些和眼下的项目没有半毛钱关系。规划的工作要花大量时间在自身条件上,研究别人的往往只可能是抄袭。当然并不是说不要研究别人的,研究别人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自身,要明确的是我应该怎么与你差异化。所以现在很多规划文本都是理论加图件,离景区的需求渐行渐远。

『叁』 生态旅游策划在中国有哪些弊端生态旅游策划在我国有哪些弊端

生态旅游策划在中国有哪些弊端?生态旅游策划在我国有哪些弊端?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认为,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以下是关于生态旅游策划在国内的几点弊端:

1、生态旅游策划的同质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行政体制下,每个省都有一个旅游规划院,由于缺少资金等原因的影响,多数旅游规划人员没有更深入的学习和去国外考察研究,闭门造车,互相抄袭,迎合领导意志造成的。

2、生态旅游策划过程中的行政干预导致生态旅游策划无法实施科学决策能力。主要的原因是,个别地方主要负责人热衷于名利思想,在急功近利思想指导下,荒唐做出决定,外行领导内行,还干涉了内行。

3、生态旅游策划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中国旅游市场起步较晚,相对比较脆弱,培训与旅游教育无法跟上国际水平,当地居民的意识也没有快速转变。

4、生态旅游策划与推广能力有限。在策划与推广上,除资金以及行政干预外,中国策划、咨询业虽然正在快速追赶国外先进水平,但是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上仍然缺失,受经济利益驱使,没有完全投入到学术的研究和概念的推广之中。

5、生态旅游区建设后,社区生活水平下降,民众日益贫困;

6、生态旅游策划工程中为防止过度破坏自然生态平衡而停止开发;

7、生态旅游策划脱离实际,或者缺少资金预算,导致缺乏资金,生态旅游开发虎头蛇尾;

8、生态旅游策划中的保障体系缺失,导致传统文化逐步消失,慢慢失去本来特征;

生态旅游策划在我国有哪些弊端?生态旅游策划在中国有哪些弊端?以上是绿维创景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是集"产业研究、项目策划、工程咨询、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六位一体的专业规划设计院,强调对"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新城新区开发"四大领域进行系统整合,提供从项目前期咨询策划到施工图设计及后期顾问的"全程服务"。

『肆』 乡村旅游规划同质化问题如何解决

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人模仿说:“建设未动,规划先行”,好像规划成一切问题的核心问题,也催生了数不清的农庄规划师和各种各样的规划设计单位,但究竟为什么要规划、该找什么样的人规划、规划完之后该怎么办,却很少有人提及。
目前,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可谓遍地开花,乡村旅游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规划项目创新性不够,项目雷同,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通用,发展思路与理念近似,区域旅游形象、目标、定位、产品同化,失去了个性和特色。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新形势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如何创新,通过对以往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经验,铭智旅游规划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与读者交流探讨。
沟通是前提
良好的沟通能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沟通又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方面是指既要在前期打标阶段多与甲方沟通,又要在中标后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与甲方多交流,贯穿于整个规划的始终。
资源是基础
任何旅游规划都不能脱离资源现状进行天马行空的乱编,必须立足当地资源基础,实事求是,在充分挖掘、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价值最大化,将资源转化为产品。而乡村旅游景区更多的属于资源依托型景区,因此更不能脱离资源谈规划,要将乡村旅游资源的乡土味发挥到极致。
文化是灵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景区是缺乏生命力的。对文化的梳理和挖掘在众多的乡村旅游规划中显得尤为缺失,因此导致众多的乡村旅游景区千篇一律,雷同性十分严重,大多数游客去就是“爬爬山、赏赏花、尝尝果、吃吃饭”,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景区变得苍白,缺乏长久的吸引力。
创新是关键
创新是多方面的,涉及规划的方方面面,既要有理念的创新,又有要产品和项目的创新,大到一个项目的案名、形象定位、分区,小到一个标识系统、景观小品,都需要创新。尤其是在项目的设置上,更要有超前性和创新性,才能满足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游客需求。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乡村生态景观为基底的基础上,引进高科技的生态体验农业项目,也可以打造一种情趣化的乡村生态环境,也可以营造一种创意性的度假生活方式。
落地是标准
落地性、可操作性对旅游规划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落地性成为了检验旅游规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参与不同规划项目的过程中,笔者都深深感觉到,几乎所有的甲方都把落地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一个旅游规划再有创新性,再能打动领导者的心,如果最终不能落地,这个规划也是失败的。
多元是趋势
多元化包括旅游产品和产业互动两方面的内容。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不适应旅游发展的趋势了,必须根据不同的旅游市场,设置不同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此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因此,旅游规划还必须突破单一的旅游产业,形成泛旅游产业整合,产生产业聚集效应。乡村旅游规划更应如此,既要关注旅游业本身的发展,也要关注与之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伍』 怎样破解乡村旅游规划同质化

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人模仿说:“建设未动,规划先行”,好像规划成了一切问题的核心问题,也催生了数不清的农庄规划师和各种各样的规划设计单位,但究竟为什么要规划、该找什么样的人规划、规划完之后该怎么办,却很少有人提及!还没有看到一例说自己是农庄风险评估师、农庄资源整合师、农庄运营师、农庄推广师、农庄操盘师的,看到的大多都是在画图纸、画施工图!很多农庄、农场都是被规划搞死的,你规划的越大越完美,死的越快!以前看到过一份农庄规划,500亩地的农庄,居然规划出了十几项需要一万亩地也未必能容下的项目,更搞笑的是,里面出现了别的县的名字。农庄不是规划出来的,如果没有非凡的资源整合能力,规划只是一件欺骗自己的皇帝新衣。以下的六大策略非铭智旅游的观点,但铭智旅游喜欢思维的激荡,咱们一起看看吧。

目前,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可谓遍地开花,乡村旅游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规划项目创新性不够,项目雷同,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通用,发展思路与理念近似,区域旅游形象、目标、定位、产品同化,失去了个性和特色。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新形势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如何创新,笔者通过对梨博园的总体规划,以及以往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与读者交流探讨。

1、沟通是前提良好的沟通能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沟通又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方面是指既要在前期打标阶段多与甲方沟通,又要在中标后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与甲方多交流,贯穿于整个规划的始终。纵向方面是指既要与甲方、业主多探讨,又要向旅游局、规划局、环保局、建设局等各个部门多汇报,涉及旅游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

2、资源是基础任何旅游规划都不能脱离资源现状进行天马行空的乱编,必须立足当地资源基础,实事求是,在充分挖掘、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价值最大化,将资源转化为产品。而乡村旅游景区更多的属于资源依托型景区,因此更不能脱离资源谈规划,要将乡村旅游资源的乡土味发挥到极致。

3、文化是灵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景区是缺乏生命力的。对文化的梳理和挖掘在众多的乡村旅游规划中显得尤为缺失,因此导致众多的乡村旅游景区千篇一律,雷同性十分严重,大多数游客去就是“爬爬山、赏赏花、尝尝果、吃吃饭”,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景区变得苍白,缺乏长久的吸引力。

4、创新是关键创新是多方面的,涉及规划的方方面面,既要有理念的创新,又有要产品和项目的创新,大到一个项目的案名、形象定位、分区,小到一个标识系统、景观小品,都需要创新。尤其是在项目的设置上,更要有超前性和创新性,才能满足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游客需求。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乡村生态景观为基底的基础上,引进高科技的生态体验农业项目,也可以打造一种情趣化的乡村生态环境,也可以营造一种创意性的度假生活方式。

5、落地是标准落地性、可操作性对旅游规划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落地性成为了检验旅游规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参与不同规划项目的过程中,笔者都深深感觉到,几乎所有的甲方都把落地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一个旅游规划再有创新性,再能打动领导者的心,如果最终不能落地,这个规划也是失败的。

6、多元是趋势多元化包括旅游产品和产业互动两方面的内容。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不适应旅游发展的趋势了,必须根据不同的旅游市场,设置不同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此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因此,旅游规划还必须突破单一的旅游产业,形成泛旅游产业整合,产生产业聚集效应。乡村旅游规划更应如此,既要关注旅游业本身的发展,也要关注与之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陆』 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大众旅游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于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不利于公平分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
(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对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仅依靠旅游法规只是奢望,总有旅游者对此置之不理。现今所谓的“生态旅游者”较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而言,大多数几乎没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态意识,具有浅显的环境责任感,旅游行为类似于大众旅游者,这足以证明我国在对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国无论是生态旅游实践还是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实践均晚于并落后于国外,国内迅速大众化的生态旅游多年来日益泛化并不断走向异化,生态旅游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功能,而被陷于“破坏生态”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区居民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处理不好社区参与的问题,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开展。而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上面,缺少关于环境教育的导游和标志,致使大部分生态旅游者的行为和大众旅游者无异。
(四)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 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为的引导和约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还不成熟,都还处在初始培育阶段。

『柒』 现阶段农家生态旅游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1)对农家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许多经营者误以为农家旅游就是到农村观光,因而不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和农村特色,大兴土木,甚至变更土地用途,建园造景。开发经营者过分重视了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层面,开发前缺少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规划,造成乡村旅游地逐渐城镇化,不重视对农村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使农村特色大打折扣。

(2)开发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经营者对农家生态旅游的理解过于狭隘。部分的农家生态旅游只是以餐饮为主,大多数游客只进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还有部分农家生态旅游仅仅停留在观光、采摘和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这些都没有体现出农家生态旅游的内涵。

(3)缺乏科学合理的农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盲目开发)。一些地方在发展农家生态旅游时,没有将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而是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从而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4)基础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差。部分农村的建设基本上停留在自然的状态,缺乏统一规划和要求,因此街道、道路标识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旅游者在有些地区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驾车行走艰难。其次,乡村的客房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条件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

(5)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同步。在利益面前,经营者往往忽视了旅游业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恶性破坏,忽视了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农家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污染源,又加上环保措施不健全,区域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6)管理人才欠缺。农家生态旅游接待点的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一般从业人员也因为缺乏培训而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管理指导还没有完全到位。

(7)开发深度不够。目前,农家生态旅游产品普遍偏重外部条件的建设,从而忽视对农家乐村野文化内涵的挖掘,导致了“农”韵和“野”味不足。

『捌』 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约1万余处,现在已开发并可以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仅有1800余处,不足1/5,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也存在规划不当的问题。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正是由于对风景区已超常开发,使得其人工化,商业化现象十分严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气息,历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墙边上架设电梯的计划更是严重的景区开发过度。
2、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饭店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交通问题、饭店旅店业问题、文化旅游信息化问题等,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它拥有很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饭店入住不好等,也会导致文化旅游业受到限制。
3、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文化旅游业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的浏览观光服务为核心,涉及到各个方面,它是一个产业集群,因此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国目前文化旅游主要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业也没有发挥作用,融资渠道单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毕竟是有限的。
4、法规体系不健全。
中国旅游法律体系应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居主导地位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除旅游基本法外,还应当包括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但目前看来,这一体系的框架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各项旅游专业法规也不够健全,主要是范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具有暂时性,后续法规缺乏。由于对旅游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导致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以及破坏旅游资源的等各种违法现象充斥着我国的旅游市场,例如“香港阿珍”事件,还有众所周知的“海南三亚宰客”事件,这些都必将导致该地区旅游业收入的急速下滑。严重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5、缺乏优秀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
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然而我国旅游业是最近兴起来的,在人才的培养上明显落后与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为依托的来发展旅游业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