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屬於生物旅遊資源的特點
擴展閱讀
潼南古村 2021-03-16 21:51:08
世界民俗文化旅遊 2021-03-16 21:48:20

屬於生物旅遊資源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15 00:39:57

『壹』 舉例說明生物旅遊資源的意義

生物旅遊資源的七大特性
由生物的成景和造景作用所形成的生物旅遊資源,它具有豐、特、季、生、弱、賞、情七大特性:

(一)豐富性

豐富性指生物旅遊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的廣泛性和多樣性這一特徵。地球上任何地方,無論是陸地或海洋,無論是天空或地下,都有生物存在,而且生物種類、自然生態系統均豐富多樣,都有較高的旅遊價值。再加上各地區人工創造的各具特色的生物景觀,使地球表面廣泛存在著豐富的生物旅遊資源。

(二)特色性

特色性指的是生物受地域分異規律控制而形成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生物景觀的特點。可以說地球上不存在環境完全相同的地區,地區之間多少存有差異。環境的地區差異,大尺度的遵循緯度地帶性、干濕差異性;中尺度的遵循垂直地帶性;小尺度的遵循地方性等地域分異規律。生物是環境的產物,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生物。熱帶的植物葉大、常綠、秋冬不落葉,寒帶的植物多為針狀葉,秋冬落葉;熱帶的動物皮毛不如寒帶的厚。各個地方都存在適應當地環境的生物奇觀。人們一提到熱帶,就聯想到陸地上茂密的熱帶林、獨樹成林的大榕樹、大象和孔雀,海洋中的熱帶觀賞魚;提到兩極就會聯想到北極的北極熊、南極的企鵝;提到澳大利亞就會聯想到袋鼠;這一系列的「聯想」都來自各地特色生物在人們頭腦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的自然反映。

(三)季節性

季節性指生物隨季節變化而發生的形態和空間位置變換而形成季節性旅遊景觀的特點。如植物,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植物開花,春季的茶花、櫻花、牡丹花,秋季的菊花,冬季的梅花等;不少植物的葉色也隨季節變化而更換色彩。不少動物隨季節有規律地南北遷徙,出現了生物空間位置隨季節變化等勝景。

(四)再生性

再生性指由生物的繁殖功能、可馴化功能和空間移置性所決定的,由人與自然共同創造形成的生物旅遊景觀。生物與無機物不同,它具有繁殖能力,使生物世代相傳,這一特點決定了其經濟利用上的可持續性。生物的可馴化性和空間位置可移置性,決定了人們可以在局部改變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將野生動植物馴化、移置、栽培、飼養,形成動、植物園和農村田野風光等人造生物景觀,同時還能作為園林造景、美化城市的襯景。

(五)脆弱性

脆弱性指生物及自然生態系統在抗干擾的能力上較為脆弱的特點。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質,災害性環境變遷,會使不少生物死亡甚至整個物種絕滅,如地質時期白堊紀時災變環境,使稱霸一時的恐龍絕滅。人類過度地干擾破壞也會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物種的絕滅。如原始的刀耕火種,燒去茂密樹林,使動物失去棲息地而影響其生存,土地失去植物根系的固著導致水土流失,這種遭破壞的生態系統必然失去其旅遊美學價值。由此可見生物旅遊景觀是極為脆弱的,在開發利用上只宜提倡保護與利用並重的生態旅遊

(六)觀賞性

觀賞性是由生物的色彩、形態、發聲、習性、運動等特徵引起人們美感的特性。這一特性也正是生物成其為旅遊資源的根本所在。觀賞動植物的色彩是最引人注目、最具感染力的。雲南的一棵萬朵山茶樹被譽為「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邊天」,十分壯觀。北極熊雪一樣潔白的皮毛;鳥類清脆、婉轉的鳴啼聲,使大自然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猛虎下山、魚游水中的生物運動曾令不少人浮想聯翩。

(七)冶情性

生物的某些特徵中蘊藏著某種備受人們推崇的精神,能夠啟迪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這就是生物旅遊資源的文化價值所在。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不畏嚴寒的精神,成為人們不畏逆境的精神支柱;孔雀和大象成了傣族人民對美麗和威武追求的象徵;不少動植物因其精神價值而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象徵,國花、國鳥、市花都寄託著人們的某種精神追求。

『貳』 旅遊資源的特徵有哪些

旅遊資源的特性」重點講述了旅遊資源的多樣性、非凡性、可創造性和永續性。
「為什麼旅遊資源具有多樣性?」 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旅遊資源本身和旅遊者的需求兩方面考慮,即一方面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界千差萬別,千變萬化構成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則是旅遊者的需求日益廣泛多樣。
旅遊資源的非凡性特點對於其開發利用價值具有很大影響。由於外出旅遊花費較大,因此旅遊資源必須是同類事物或因素中吸引力非凡者。
永續性是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相比較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但旅遊資源的這種永續利用,是有條件限制的。例如,若不控制遊客人數,讓過多的人進入石灰岩溶洞,就會改變洞穴小氣候,加速洞穴化學沉積物的風化和破壞。

『叄』 生物類旅遊資源的旅遊功能有哪些

1.生物景觀類旅遊資源及其類型
生物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體的總稱,按其性質可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據統計,現今被發現、記載並定名的生物體約有2000000種,這使得自然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生物景象.作為旅遊資源的生物景觀,主要是指由動、植物及其相關生存環境所構成的各種過程與現象.
生物景觀以其復雜的形態和由其自身生命節律所表現出的變化性構成了旅遊景觀的實體,是自然旅遊資源中最具特色的類型.
2.生物景觀類旅遊資源的特點
(1)廣泛、多樣性
指生物景觀類旅遊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的廣泛性和多樣性.我國的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其中包括不少特有、獨存和主要分布於我國的珍稀物種.據統計,目前我國有高等植物30 000多種;維管束植物約有27150多種;獨有的樹木50多種,其中銀杏、水松、水杉、金錢松、銀杉被稱為「植物的活化石」.
我國的動物資源也很豐富,有陸棲脊椎動物約2000多種,其中鳥類約有1189種,獸類近500多種,爬行類約有320多種,兩棲類約210多種.世界上有不少陸棲脊椎動物為我國特有或主要產於我國,如丹頂鶴、馬雞、金絲猴、羚羊等.還有一些屬於第四紀冰川後殘留的孑遺種類,如大熊貓、揚子鱷、大鯢、白鰭豚等,都是極為珍貴的物種資源.
(2)生命有機性
自然旅遊資源中的地質、地貌、水文等要素都屬於無機物,由它們構成的風景景觀,也有動、靜的變化,但這種動態變化主要是在內外營力作用下的自然運動過程,是無生命的.而動、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它們的存在給自然界增加了生命的活力.如青海湖鳥島上的成千上萬只禽鳥,使原本孤寂的荒漠景觀變得熱鬧非凡、生機盎然.
(3)指示性
由於自然地理各要素都處於緊密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之中,每個要素的發展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共軛進行的,根據各要素之間的這種相互聯系,就可用自然環境中的一個環節來確定其餘環節.自然地理各成分中,生物,特別是植物受其他要素的影響反應最靈敏,且具有最大的表現力.如,椰子正常開花結果是熱帶氣候的標志;溫帶草原景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標志.
(4)季節性
季節性是指生物隨季節變化而發生的形態和空間位置變換而形成季節性旅遊景觀的特點.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植物開花,如冬天的梅花、秋天的菊花等.不少植物的葉色也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如銀杏的葉子,春夏季為綠色,秋季為黃色.一些動物的毛色也隨季節而變化.如雷鳥在冬季為了與雪地的顏色保持一致,它的羽毛會退變為白色,作為防禦敵人的保護色.許多動物如候鳥、蝴蝶、馴鹿等,為尋找更好、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會隨季節有規律的遷徙,從而出現生物空間位置隨季節變化的景象.
(5)再生性
再生性是由生物自身的可繁殖性、可馴化性和空間可移動性決定的.人們在生物的可繁殖性基礎上,藉助生物的可馴化性和空間可移動性特徵,在局部改變生態環境條件,運用人工干預的手段將許多動、植物進行馴化、移植、飼養、培育,形成人工生物景觀.如我國通過人力作用保護了瀕危滅絕動物大熊貓和其生存環境,並將它作為珍貴的禮物贈送給許多國家,讓更多人可目睹這一珍貴的「活化石」.
(6)脆弱性
脆弱性是指生物及自然生態系統受脅迫增大且在抗干擾能力上較為脆弱的特點.災害性環境變化,使不少生物死亡甚至物種滅絕.如白堊紀時期的災變環境,使稱霸一時的恐龍滅絕.
二、生物景觀與旅遊
1. 生物是自然景觀的重要構成要素
2.生物是構建人工景觀和優化旅遊環境的軟質材料
3.生物使得旅遊項目更加豐富多彩
一些動、植物可成為某些旅遊地的特色,如我國黃山的「奇松」、峨眉山的彈琴蛙都吸引著旅遊者前來觀賞獵奇.有些旅遊地藉助某種植物開展或舉辦旅遊活動.如斐濟的「紅花節」、荷蘭的「科肯豪夫」花節、加拿大的「楓糖節」、我國大連的「槐花節」、廣東小攬的「菊花會」、深圳和從化的「荔枝節」等.生活形態各不相同的動物經過訓練,可進行驚險有趣的表演,給遊人以歡愉.如「大象之國」泰國,我國深圳的野生動物園.

『肆』 什麼是旅遊資源的基本特徵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①區域分異特性:旅遊資源是造成旅遊活動的最基本的因子。沒有景觀的地域分異,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遊者。旅遊資源區域分異受自然地理和人類社會活動規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製表現更為直接和明顯,如由氣候差異造成的緯度地帶性分布特性;受制於氣候干濕程度影響的經度地帶性分布特性;由於氣溫和熱量隨高度變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帶性分布特性;由內外因子綜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這種集中包括大小范圍的集中、團塊狀集中、條帶狀集中等。
②景象組合特性,包括:從種類上的同類組合和綜合組合;從空間上的集團組合和異地組合;從規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組合,有當地或近地的集團組合,也有遠距離的異地組合。
③相似出現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現,給旅遊者造成近地旅遊之方便,但也給旅遊業發展造成一些問題,對於類似景點,不易多次重遊和加強其特色宣傳。此外還有潛在資源特性、季節變化特性、性質變異特性等。

『伍』 旅遊資源有什麼特點

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

(1)旅遊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廣泛。可以說,在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旅遊資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陸地上有人們熟悉的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像黃山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一體。城市有體現人類智慧的現代建築,鄉村有濃郁的民俗及田園風光,人煙稀少的山區、沙漠,有原始、純朴的自然風光;在無人居住的陸地上則有人們不熟悉的特色景觀,如南極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濤洶涌的海浪和一望無際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可以說,幾乎在地理圈范圍內的各個區域都有旅遊資源的存在。

(2)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又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從而使旅遊資源產生區域性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積雪、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均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不僅自然旅遊資源受自然環境影響,人文旅遊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環境決定。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中,為了獲取適宜的生存條件,不得不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因而,人類創造的各種人文景觀及文化遺產,也都受到了地理環境的影響,留下了區域特徵的烙印。以民居建築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標志,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內蒙古牧區的牧民則主要居住帳篷與氈房,西南部潮熱地區的居民更喜歡所謂「吊腳樓」,等等,這些民居的特點都與生活地的自然環境特異性密切相關。

(3)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各種特色旅遊資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與其地理環境、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正是旅遊資源個性特徵——不可移動性的體現。與這類地方色彩、區域特徵相適應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徵,離開了個性特徵,建立在特色、個性基礎上的內涵與吸引力將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馬俑運到外地去展出,由於數量有限,且脫離了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地區強烈的「兵馬俑」氛圍,一方面,人們很難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由於數量上與兵馬俑博物館相去甚遠,人們根本無法感受兩千年前秦軍兵強馬壯、氣勢磅礴的陣容,體會秦始皇統帥百萬大軍「橫掃六合」、「北卻匈奴」、「南平吳越」,統一中國的宏偉業績。再比如湖南、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吊腳樓,作為景點被移造到其他地區後,遊客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費那麼大工夫建造似乎沒有什麼用途、還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樓。這也是許多仿造旅遊景點共同面臨的問題:模擬、逼真,甚至以假亂真,但由於缺乏區域環境的烘托氣氛,使遊客難以感同身受。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屬地原則,即在旅遊資源地進行開發,而不是把資源遷移到其他地方,製造「人造景點」,為開發利用而開發利用。事實上,大量的旅遊資源也是根本不存在遷移可能性的。

(4)旅遊資源具有永續利用性。旅遊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就是因為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永續利用性。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一般不能將其像食物一樣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風光、城鎮風貌、名勝古跡、園林建築等所形成的旅遊資源,只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旅遊者能帶走的也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美感,但絕無可能把這些旅遊資源也帶走。再如黃山風景區的招牌——迎客松,盡管每年都有百萬計的遊客觀賞、與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時時在迎客。由於這些資源不是實物消費形式的資源,因此,它們可以長期地為人們所利用。當然,也有少量的資源,如食品類的、消耗性的,在旅遊活動中會被旅遊者消耗掉,這在農家旅遊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些消耗性資源需要進行自然繁殖、人工飼養、栽培和再生產來補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使用也是相對的,在旅遊過程中這類資源也會出現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長期使用資源也必須進行可持續開發,如黃山風景區對各景點進行輪休,即每一個景點在接待遊客幾年後就封閉一段時間,使該景點內的自然植被、生態環境能夠得以恢復。所以在開發利用中,需要重視通過各種保護措施,一方面減少其自然的、人為的破壞,另一方面進行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等,延長資源的使用期限。

(5)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大多數旅遊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特徵,蘊藏著一定的科學性和自然的或社會的哲理。從這一層面上,旅遊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休閑、獵奇的水平上,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游覽、參與和體驗,在得到各種美的享受之外,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例如,各種絢麗景色、博物館、遺址遺跡、經典建築,除了增加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外,還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思維。所以通過旅遊活動、通過欣賞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創造出歷史。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每到一處名山大川,都會因景而發,留下膾炙人口的景點詩篇。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雖是吸引遊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要獲得這種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遊者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境界。當然,旅遊活動真正的內涵,實際上正是通過對景點的某些文化內涵的欣賞與領悟,找到旅遊者與景點之間在心靈上的謀和點,是進行旅遊增值開發的關鍵,也是旅遊產業與旅遊資源長期、永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旅遊開發不僅應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且更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使蘊涵於景觀的文化內涵充分地展現給旅遊者,使其由單純的表面旅遊演化為內涵旅遊,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陸』 旅遊資源的特點是什麼

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具備各種功能。中國擁有類型多樣、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風景地貌景觀,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從海平面以下155米處的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撥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絕對高差達9003米。中國不僅有緯向地帶性的多樣氣候帶變化,還有鮮明的立體氣候效應,尤其在橫斷山脈地區,即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國不論南北東西都有繁花似錦的美景,不僅有類型多樣的海濱、山地、高原、高緯度地區的避暑勝地,而且還有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閑度假勝地海南島。多樣的風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氣候資源,為生物界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棲息環境,使自然景觀更加多姿多彩。不論是從旅遊資源供給的角度還是從旅遊消費的角度看,中國擁有世界旅遊活動的各種資源和要素,可以開發成為適合現代旅遊趨勢的各種旅遊產品。很少有像中國這樣的國傢具有如此多樣和復雜的旅遊資源系統,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的國土遼闊,地質復雜,氣候多樣,另一方面也與中國歷史悠久、文明發達有關。資源種類的豐富度和多樣性是中國旅遊資源的一大重要特徵。②豐厚性中國旅遊資源不僅種類多樣,而且每種資源的積淀豐厚,擁有各種規模、年代、形態、規制、品類的資源特徵。不論是古代建築、古城遺址、帝都王陵、禪林道觀、園林藝術、民俗風情,還是自然山水風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勝數,其資源之豐厚足以位於世界各國前列。以花崗岩山景為例,既有節理發育又經風雨剝蝕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稱的黃山;也有因斷層發育使巨大花崗岩體突兀凌空,以險稱絕的華山;還有因花崗岩主峰特性而導致球狀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異的各種小尺度的風景地貌散見各地。③古老性 中國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其中許多資源以歷史久遠、文化古老、底蘊深厚而著稱。古老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數不勝數,遍及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雲南開遠小龍潭的古猿化石分屬於森林古猿和臘瑪古猿;雲南祿豐石灰壩發現的古猿化石,據測定距今有800萬年歷史。在眾多的古人類遺存中,以元謀人歷史最早(距今170萬年),周口店龍骨山的古人類遺物最豐富,龍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頭蓋骨最完整。中國旅遊資源的古老性還表現在,遠在數千年之前,中國的先人就開發和發明了一系列的工藝藝術、宏大建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安陽殷墟、咸陽秦城、京杭運河、萬里長城、秦兵馬俑坑等,無不以古稱勝。④奇特性 中國擁有數不盡的特有旅遊資源。在自然奇觀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會,洱源的萬鳥朝山的鳥吊山奇景,能發出不同音符鳴叫的峨眉彈琴蛙,每屆中秋的錢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熱爆炸泉,吉林松花江邊的霧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豐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和銅車馬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已建成的兵馬俑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人。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完整女屍和大量帛書,江陵鳳凰山漢墓保存完好的男屍,滿城陵山漢墓的金縷玉衣,絲綢之路上的樓蘭古城和眾多古跡,徐州的漢墓,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遊者回溯歷史的最佳場所。敦煌莫高窟被公認為世界藝術寶庫。雄踞凌雲山,俯視三江的樂山大佛,坐像高71米,體寬28米,實屬世界上最大的石像。

『柒』 1 生物類旅遊資源的旅遊功能有哪些內容

1、屬性分類對於旅遊資源的類型,人們有多重劃分方法,但根據各國普遍的做法,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2]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2、內容分類游覽鑒賞型: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古代建築、遺址及園林、現代城鎮景觀、山水田園、以攬勝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寺廟等為主。知識型:以文物古跡、博物展覽、科學技術、自然奇觀、精湛的文學藝木作品等為主。體驗型:以民風民俗、社會時尚、節慶活動、風味飲食、宗教儀式等為主。康樂型:以文體活動、度假療養、康復保健、人造樂園等為主。3、性質分類觀賞型旅遊資源,運動型旅遊資源,休(療)養型旅遊資源,娛樂型旅遊資源和特殊型旅遊資源。4、其他分類◎按傳統旅遊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魏向東版按照旅遊資源基本屬性劃分為三類: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社會旅遊資源◎按照旅遊資源質量和級別分類

『捌』 生物景觀類旅遊資源的概念

一、生物景觀類旅遊資源及其特點
1.生物景觀類旅遊資源及其類型
生物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體的總稱,按其性質可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據統計,現今被發現、記載並定名的生物體約有2000000種,這使得自然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生物景象。作為旅遊資源的生物景觀,主要是指由動、植物及其相關生存環境所構成的各種過程與現象。
生物景觀以其復雜的形態和由其自身生命節律所表現出的變化性構成了旅遊景觀的實體,是自然旅遊資源中最具特色的類型。
2.生物景觀類旅遊資源的特點
(1)廣泛、多樣性
指生物景觀類旅遊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的廣泛性和多樣性。我國的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其中包括不少特有、獨存和主要分布於我國的珍稀物種。據統計,目前我國有高等植物30 000多種;維管束植物約有27150多種;獨有的樹木50多種,其中銀杏、水松、水杉、金錢松、銀杉被稱為「植物的活化石」。
我國的動物資源也很豐富,有陸棲脊椎動物約2000多種,其中鳥類約有1189種,獸類近500多種,爬行類約有320多種,兩棲類約210多種。世界上有不少陸棲脊椎動物為我國特有或主要產於我國,如丹頂鶴、馬雞、金絲猴、羚羊等。還有一些屬於第四紀冰川後殘留的孑遺種類,如大熊貓、揚子鱷、大鯢、白鰭豚等,都是極為珍貴的物種資源。
(2)生命有機性
自然旅遊資源中的地質、地貌、水文等要素都屬於無機物,由它們構成的風景景觀,也有動、靜的變化,但這種動態變化主要是在內外營力作用下的自然運動過程,是無生命的。而動、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它們的存在給自然界增加了生命的活力。如青海湖鳥島上的成千上萬只禽鳥,使原本孤寂的荒漠景觀變得熱鬧非凡、生機盎然。
(3)指示性
由於自然地理各要素都處於緊密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之中,每個要素的發展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共軛進行的,根據各要素之間的這種相互聯系,就可用自然環境中的一個環節來確定其餘環節。自然地理各成分中,生物,特別是植物受其他要素的影響反應最靈敏,且具有最大的表現力。如,椰子正常開花結果是熱帶氣候的標志;溫帶草原景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標志。
(4)季節性
季節性是指生物隨季節變化而發生的形態和空間位置變換而形成季節性旅遊景觀的特點。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植物開花,如冬天的梅花、秋天的菊花等。不少植物的葉色也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如銀杏的葉子,春夏季為綠色,秋季為黃色。一些動物的毛色也隨季節而變化。如雷鳥在冬季為了與雪地的顏色保持一致,它的羽毛會退變為白色,作為防禦敵人的保護色。許多動物如候鳥、蝴蝶、馴鹿等,為尋找更好、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會隨季節有規律的遷徙,從而出現生物空間位置隨季節變化的景象。
(5)再生性
再生性是由生物自身的可繁殖性、可馴化性和空間可移動性決定的。人們在生物的可繁殖性基礎上,藉助生物的可馴化性和空間可移動性特徵,在局部改變生態環境條件,運用人工干預的手段將許多動、植物進行馴化、移植、飼養、培育,形成人工生物景觀。如我國通過人力作用保護了瀕危滅絕動物大熊貓和其生存環境,並將它作為珍貴的禮物贈送給許多國家,讓更多人可目睹這一珍貴的「活化石」。
(6)脆弱性
脆弱性是指生物及自然生態系統受脅迫增大且在抗干擾能力上較為脆弱的特點。災害性環境變化,使不少生物死亡甚至物種滅絕。如白堊紀時期的災變環境,使稱霸一時的恐龍滅絕。
二、生物景觀與旅遊
1. 生物是自然景觀的重要構成要素
2.生物是構建人工景觀和優化旅遊環境的軟質材料
3.生物使得旅遊項目更加豐富多彩
一些動、植物可成為某些旅遊地的特色,如我國黃山的「奇松」、峨眉山的彈琴蛙都吸引著旅遊者前來觀賞獵奇。有些旅遊地藉助某種植物開展或舉辦旅遊活動。如斐濟的「紅花節」、荷蘭的「科肯豪夫」花節、加拿大的「楓糖節」、我國大連的「槐花節」、廣東小攬的「菊花會」、深圳和從化的「荔枝節」等。生活形態各不相同的動物經過訓練,可進行驚險有趣的表演,給遊人以歡愉。如「大象之國」泰國,我國深圳的野生動物園。

『玖』 旅遊資源的特點

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
(1)旅遊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廣泛。可以說,在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旅遊資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陸地上有人們熟悉的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像黃山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一體。城市有體現人類智慧的現代建築,鄉村有濃郁的民俗及田園風光,人煙稀少的山區、沙漠,有原始、純朴的自然風光;在無人居住的陸地上則有人們不熟悉的特色景觀,如南極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濤洶涌的海浪和一望無際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可以說,幾乎在地理圈范圍內的各個區域都有旅遊資源的存在。
(2)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又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從而使旅遊資源產生區域性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積雪、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均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不僅自然旅遊資源受自然環境影響,人文旅遊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環境決定。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中,為了獲取適宜的生存條件,不得不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因而,人類創造的各種人文景觀及文化遺產,也都受到了地理環境的影響,留下了區域特徵的烙印。以民居建築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標志,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內蒙古牧區的牧民則主要居住帳篷與氈房,西南部潮熱地區的居民更喜歡所謂「吊腳樓」,等等,這些民居的特點都與生活地的自然環境特異性密切相關。
(3)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各種特色旅遊資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與其地理環境、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正是旅遊資源個性特徵——不可移動性的體現。與這類地方色彩、區域特徵相適應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徵,離開了個性特徵,建立在特色、個性基礎上的內涵與吸引力將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馬俑運到外地去展出,由於數量有限,且脫離了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地區強烈的「兵馬俑」氛圍,一方面,人們很難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由於數量上與兵馬俑博物館相去甚遠,人們根本無法感受兩千年前秦軍兵強馬壯、氣勢磅礴的陣容,體會秦始皇統帥百萬大軍「橫掃六合」、「北卻匈奴」、「南平吳越」,統一中國的宏偉業績。再比如湖南、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吊腳樓,作為景點被移造到其他地區後,遊客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費那麼大工夫建造似乎沒有什麼用途、還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樓。這也是許多仿造旅遊景點共同面臨的問題:模擬、逼真,甚至以假亂真,但由於缺乏區域環境的烘托氣氛,使遊客難以感同身受。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屬地原則,即在旅遊資源地進行開發,而不是把資源遷移到其他地方,製造「人造景點」,為開發利用而開發利用。事實上,大量的旅遊資源也是根本不存在遷移可能性的。
(4)旅遊資源具有永續利用性。旅遊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就是因為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永續利用性。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一般不能將其像食物一樣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風光、城鎮風貌、名勝古跡、園林建築等所形成的旅遊資源,只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旅遊者能帶走的也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美感,但絕無可能把這些旅遊資源也帶走。再如黃山風景區的招牌——迎客松,盡管每年都有百萬計的遊客觀賞、與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時時在迎客。由於這些資源不是實物消費形式的資源,因此,它們可以長期地為人們所利用。當然,也有少量的資源,如食品類的、消耗性的,在旅遊活動中會被旅遊者消耗掉,這在農家旅遊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些消耗性資源需要進行自然繁殖、人工飼養、栽培和再生產來補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使用也是相對的,在旅遊過程中這類資源也會出現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長期使用資源也必須進行可持續開發,如黃山風景區對各景點進行輪休,即每一個景點在接待遊客幾年後就封閉一段時間,使該景點內的自然植被、生態環境能夠得以恢復。所以在開發利用中,需要重視通過各種保護措施,一方面減少其自然的、人為的破壞,另一方面進行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等,延長資源的使用期限。
(5)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大多數旅遊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特徵,蘊藏著一定的科學性和自然的或社會的哲理。從這一層面上,旅遊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休閑、獵奇的水平上,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游覽、參與和體驗,在得到各種美的享受之外,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例如,各種絢麗景色、博物館、遺址遺跡、經典建築,除了增加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外,還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思維。所以通過旅遊活動、通過欣賞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創造出歷史。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每到一處名山大川,都會因景而發,留下膾炙人口的景點詩篇。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雖是吸引遊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要獲得這種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遊者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境界。當然,旅遊活動真正的內涵,實際上正是通過對景點的某些文化內涵的欣賞與領悟,找到旅遊者與景點之間在心靈上的謀和點,是進行旅遊增值開發的關鍵,也是旅遊產業與旅遊資源長期、永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旅遊開發不僅應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且更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使蘊涵於景觀的文化內涵充分地展現給旅遊者,使其由單純的表面旅遊演化為內涵旅遊,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