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舞龍旅遊資源的開發
擴展閱讀
潼南古村 2021-03-16 21:51:08
世界民俗文化旅遊 2021-03-16 21:48:20

舞龍旅遊資源的開發

發布時間: 2021-03-16 21:20:17

⑴ 關於旅遊資源開發策略的

旅遊是一種對於文化的體驗與認知的過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活動吸引遊人的魅力所在。隨著旅遊活動的不斷發展,人們已不滿足於遊山玩水,而是更多地投入異地,體驗別樣的奇情異趣,領會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旅遊開發中的文化導向,即確定旅遊地文化主格調或旅遊文化開發方向,重點是確定旅遊地的文化屬性和審美價值。
在旅遊開發活動中,我們可將旅遊目的地視為一件商品,而這件商品的消費者——旅遊者的購買意圖與消費需求則應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旅遊者在挑選旅遊目的地,進行旅遊決策時,心中對旅遊地具有某種自覺不自覺的審美傾向性,即「期待視野」,期待視野是否開闊、明確、可塑、彈性,是區分遊客是否成熟的標志。旅遊者由於有以往的旅遊經驗,或親朋好友的推薦介紹,或宣傳資料的閱讀,往往會對旅遊目的地有自己的理解和期望,在旅遊過程中,目的地的場景會喚醒旅遊者以往旅遊經驗的記憶,將旅遊者帶人特定的情感中去,從而對旅遊目的地感到滿足、超越、失望或反駁。
期待視野與實地旅遊體驗的關系分為三種。一是完全符合,即實地旅遊體驗與旅遊者的期待完全重合,由於沒有任何的新奇感,難以提起旅遊者的游覽興趣,說明旅遊產品無創意。二是完全不符合,旅遊產品創意遠遠超前於遊客實際水平,旅遊產品留有太多空白,遊客難以領會旅遊產品,難以對其產生興趣。三是兩者有符合之處又不完全符合,這種情況最能調動遊客的游覽積極性,引起遊客的探知求新欲。
在旅遊文化開發時,我們要預先將旅遊者的期待視野考慮進去,使旅遊地對旅遊者更具吸引力。比如進行純娛樂型景點的旅遊開發,人們去這些地方,是想放鬆身心,不需思考,在遊玩過程中萬慮皆忘。而對於自然風景名勝、古跡的開發,則需要盡量拉開旅遊者的期待視野與旅遊實際的距離,使其不完全重合。因為這類景點有著不證自明的美麗形式,如同經典作品一樣有著「永恆意義」,如果旅遊經驗與期待視野完全重合,讓旅遊者沒有一個思考和理解的過程,就會削弱旅遊中的愉快體驗,難以讓人感到審美滿足。就像俗語常說的「看景不如聽景」,旅遊者會對景點感到失望。因而開發時要大力開發此類景點的文化內涵,加強它們的藝術特性,對旅遊者的審美經驗也形成一種提升。景點的藝術品位的提高也有助於引導旅遊者的審美趣味,景點與旅遊者之間形成一種互動關系,使旅遊者更為成熟。
按照旅遊資源的類型,可將其劃分為自然景觀類型、人文景觀類型、情感資源類型,這三類旅遊資源各有其獨特的開發策略。本文主要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我國自古就用「山水」作為自然風景的代名詞,所謂「佳山水」,是指能使人們產生美感的自然環境或物象的地域組合,往往是大自然中最具美學特徵的地段或地域,是具有旅遊優勢的天然景觀,具有很高的游覽觀光價值。
這類旅遊資源,有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它們的自然風貌是吸引遊人的最重要因素,使遊客暢游天地寄情山水時,陶冶性情,感受到造化的靈秀。
以自然風貌取勝的「佳山水」,它們的動人景緻是大自然的恩賜,它們都是一定自然地理條件下形成的,各自的特徵都是絕無僅有、不可移置的。正是由於這種不可移置性,在這類旅遊景點的開發中,應盡量保持它的天然風貌,避免過度的開發,即使有人造景觀,也是在有強化旅遊地的獨特自然風貌的必要時,為了彰顯景色的天然風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盡可能少地在其間點綴人造景觀。「佳山水」的文化開發原則應是以保護為主,適度、合理的開發,保持其獨特的天然特色。
旅遊文化中旅遊景觀依,附名人而成為名勝的更是司空見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經名人的行跡點染,許多樣貌平凡的自然風景便觸處生新,增添了強烈的吸引力。
在這類普通自然景觀的文化開發中,要避免文化開發的過量化、庸俗化,魯迅先生當年深惡痛絕並撰文嘲諷所謂「十景病」或「八景病」,曾指出,「凡看一部縣志,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遠村明月』、『蕭寺清鍾』、『古池好水』之類」。這是旅遊文化開發時要注意避免的,不能為了大量開發景點而將景物進行惡俗的牽強附會。在利用名人傳說進行「攀龍附鳳」時,同時要注意附會內容應具有符合一定的審美理想的合理性,應符合傳統的審美習慣與審美趣味,表達出人民大眾的某種理想寄託,使人們的理想可以藉山水而永久留芳。
有的普通的自然景觀可根據自身的地理優勢發展具有娛樂性或科學性的旅遊活動,前者如攀岩、潛水、漂流等,後者像森林探險、野外探險等。現代人厭倦了都市生活的喧囂、繁忙、枯燥、毫無新意,嚮往自然的清靜、開闊,希望有機會到大自然中舒展身心,放飛心情。或為了磨練意志,鍛煉體能,到未經文明踐踏過的地方去尋找「野趣」,回歸自然。
這類景點的旅遊開發並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內涵,應盡量保持自然的原生態,為旅遊者提供必要的工具與安全保障即可,這類旅遊的樂趣就在於重新發現自然,以及在征服困難中體會到的快感。
歷史古跡是經一代人或多代人的公認,並經過保護、修繕或重建而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和觀賞價值,能滿足旅遊者探古求知的需求。
我國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具開發價值的歷史古跡繁多。並且歷史古跡往往都經過多年的歷史積淀,它們的文化開發一般來講都比較成熟,對歷史古跡旅遊景點的文化開發,應在保護的基礎上,保持並突出它的歷史文化內涵,人造景物的風格應與當地的歷史風貌和諧一致,盡量避免過於現代的景物的點綴,在改造時也盡量保持景點的歷史原貌。
在景點開發時如何對歷史古跡進行保護是旅遊文化開發中的當務之急。不謹慎、太迅速和過度的商業化的發展會完全地破壞文化景點。許多歷史文化景點,其吸引力在於文化,遊客希望一睹古代文明,更有興趣看到當地如何整合現代的發展需要和古文化的保存於一體,如果一切變成博物館式或動物園般來經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和意義。
同時,歷史古跡景點的文化開發應重視文化氛圍的創造,好的氛圍有助於人們進入歷史的場景;旅遊開發者也應參與培養遊客,在操作中也要使古跡靠近現代人的興趣,營造文化氛圍,造成現代人在歷史和現實中穿梭的情調,才能牢牢抓住旅遊者。
我們在進行景點的旅遊開發時,要充分借重這些為文學藝術浸淫已久的文化內涵,因為這些與文學藝術有關的景點,本身就有其他自然風光不能比擬的優勢。從旅遊者來講,他們希望能到自己耳熟能詳、聞名已久的地方作一次親身體驗,這些景點本身就具有一種「名牌效應」,它們的歷史積淀、文化內涵便是最好的廣告宣傳。而且,針對這些景點進行開發時,我們不必費心地再為其進行主題設定或形象包裝,因為它本身已具備了明確的歷史文化導向,我們只須把握住它的文化脈絡,景點的開發只需圍繞著它本身的文化特徵加以保護、襯托、強化即可。
這種將旅遊和文化的結合,藉助文學藝術的想像去增加游興,增厚情感內涵,是一種成功的美學策略。遊客除了觀山望水,還可駐足與「歷史對話」,既可滿足感官的體驗需求,也可獲得精神和心理的愉悅滿足感。
作為旅遊文化資源的民俗風情具有原生性、豐富性、群體性等特徵,充滿鮮活的質感和強烈的動感,是一種融歷史風格與現實生活為一體,充滿彈性張力的旅遊資源。它既具時代性,又兼備歷史』性,它的風情濃郁的地方戲曲、民間歌舞、民族服飾、特色飲食以及風俗習尚都對旅遊者構成恆久的強烈吸引力。
民俗風情游是一種參與性很強的旅遊活動,旅遊者從游覽活動伊始,便可感受到、觸摸到它,而且置身其中,是觸手可及的一種鮮活的動態生活。 』對民俗風情類景點進行旅遊開發,要特別注意保持民俗特色的「原汁原味」,正是它們特有的風情吸引著無數的旅遊者,因而,在進行民俗風情類景點文化開發時,應在「特」字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利用當地固有資源,以發掘民族的個性文化為目標,為旅遊者營造一種異域、異族風情的文化氛圍。
民俗風情景點的另一引人動心的特質是它的「參與性」。旅遊者可置身其中,感受異地風情,品味異國情調。在景點的文化開發時,要大力開發那些使遊客可以親身一試的民俗節目,親身體驗會讓遊客感到激動人心、有趣難忘,從而使景點更具親和力、吸引力。
有一定主題的現代人工建築類景點,如世界名園薈萃、世界之窗、錦綉中華之類。這類景點,通過概括與提煉,把客觀存在的模山范水移縮到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在景點內塑造出各種理想的意境,既是對其他風景名勝的模仿,更是藝術的再現,營造出一種「人工勝自然」的藝術境界,使人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的旅遊奇想夢幻成真。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緊張,人們沒有太多的閑暇來游遍天下的名山秀水、古跡名勝,而這類集大成的人工景點以其精湛的造型藝術,逼真地再現了其他風景名勝的風姿,使旅遊者在一個景點內便可飽覽各地的風光,猶如「坐地日行八萬里」,以最短的時間,了解最多的有關名勝景點的知識,滿足了旅遊者的需求。

⑵ 如何理解旅遊資源的開發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旅遊業發展依託於對當地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資源的開發建立在對資源本身的科學認識和對其內涵的准確把握之上。遠景設計研究院旅遊規劃專家解釋道:旅遊資源是自然、歷史、社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具有明顯的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作為地理環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環境要素所具有的時空分布特徵和動態分布的特徵,作為旅遊活動的客體,具有歷史人文的特徵。旅遊資源開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有效的開發途徑和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動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

⑶ 民俗旅遊資源開發有哪些模式及特點

模式:

民俗旅遊資源開發一般以特定的民俗環境、民俗載體、民俗情境和民俗活回動為基礎,通過一定的現代技術方答法,將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轉變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相當吸引力的民俗旅遊景觀、設施和服務。

特點:

原則性導向鮮明、文化性特徵顯著、地域性限制不強、參與性體驗突出。

(3)舞龍旅遊資源的開發擴展閱讀

傳統民俗文化景觀是民俗旅遊資源開發的核心,是旅遊地形象的基礎。由於民俗旅遊資源多種多樣,形式內容千差萬別,個性特色各有千秋,開發范圍、開發規模、開發重點、開發條件也不一樣,民俗旅遊景觀開發的對象也有較大的差異。

只有配套開發建設,才能使純粹的民俗旅遊資源開發有了背景、情境、氛圍和支撐而取得成功。民俗旅遊屬於專項旅遊,民俗旅遊資源開發因此成為專門的旅遊資源開發。在開發的內容上,既要強調主題,又要照顧全面。

⑷ 如何開發民俗文化旅遊資源

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
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帶等形式保護起來;
二是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
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

⑸ 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旅遊資源的開發包括某一單項旅遊資源的開發、多項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專某一旅遊點或旅遊地屬的開發。開發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提高旅遊地的可進入性:指旅遊資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聯系及其內部交通交通條件的通暢和便利程度。

(二)建設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指主要為當地居民使用,旅遊者也需要依賴的旅遊設施。如供水、電、氣系統;道路交通、車站、碼頭、機場等;醫院、銀行等。

(三)建設旅遊上層設施(或服務設施):主要供外來旅遊者使用的服務設施。如飯店、問訊中心、旅遊紀念品商店、娛樂場所等。

(四)旅遊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與管理:包括新景區、景點的開辟,也包括對原有景區、景點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訓服務人員

(5)舞龍旅遊資源的開發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的功能指的是它對人類社會所具有的效用和價值。

旅遊資源的效用和價值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遊客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觀賞消閑、娛樂健身和增知益神三個方面,其中觀賞消閑是旅遊資源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對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及其旅遊經營者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⑹ 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內容

旅遊資源的開發抄包括某一單項旅遊資源的開發、多項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某一旅遊點或旅遊地的開發。開發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提高旅遊地的可進入性:指旅遊資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聯系及其內部交通交通條件的通暢和便利程度。
(二)建設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指主要為當地居民使用,旅遊者也需要依賴的旅遊設施。如供水、電、氣系統;道路交通、車站、碼頭、機場等;醫院、銀行等。
(三)建設旅遊上層設施(或服務設施):主要供外來旅遊者使用的服務設施。如飯店、問訊中心、旅遊紀念品商店、娛樂場所等。
(四)旅遊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與管理:包括新景區、景點的開辟,也包括對原有景區、景點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訓服務人員
(6)舞龍旅遊資源的開發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的功能指的是它對人類社會所具有的效用和價值。
旅遊資源的效用和價值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遊客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觀賞消閑、娛樂健身和增知益神三個方面,其中觀賞消閑是旅遊資源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對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及其旅遊經營者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旅遊資源

⑺ 旅遊資源的開發要根據什麼

旅遊資源開發需要許多條件,如擇其最基本的條件,有以下幾個:
1.基本的自然條件:能夠保證旅遊者旅遊活動的氣候條件、安全條件等。
2.交通條件:這是發展旅遊的前提條件
3.旅遊地的社會基礎設施條件。

⑻ 旅遊資源開發的原則和內容

旅遊資源開發的原則
(一) 個性原則(=獨特性原則)
旅遊資源開發的中心原專則。要屬盡最大可能突出旅遊資源的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努力反映當地文化,「只有民族的旅遊資源,才是世界的旅遊吸引物」。個性-特色-吸引力,
(二) 市場原則
進行市場調查和預測,准確掌握市場需求和競爭狀況,結合資源狀況,積極尋求與其相匹配的客源市場,確定目標市場,以市場需求變化為依據,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例如,當前旅遊需求正在由大眾型觀光游覽式向個性化、多樣化、參與性強的方向發展,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增加活動項目品種,設計多樣的、參與性強的旅遊活動項目,以適應市場的變化趨勢。
(三) 效益原則(能到賺錢)
經濟利益是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要進行旅遊經濟投入-產出分析,確保旅遊開發活動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
(四) 保護原則
制定保護資源的切實方案,防止資源原貌和環境的破壞。
(五) 綜合原則
圍繞重點項目,挖掘潛力,逐步形成系列產品和配套服務。

⑼ 農家生態旅遊項目開發中,如何做到科學規劃、合理開發

農家生態旅遊項目開發中,規劃滯後帶來的結果要麼是資源破壞,要麼是資源閑置,缺乏規劃或低水平規劃的開發容易形成盲目性,導致破壞性。那麼,因地制宜地設置旅遊項目,做到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做到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農村應加速農家生態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農家生態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農家生態旅遊基地。只有科學制定規劃、合理進行開發,才能保證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更加規范有序。

在開發上,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調城鄉文化差異。城鄉文化差異是城市居民嚮往農家生態旅遊的深層次動因。城市居民去農村觀光、休閑、度假的目的,就是觀新賞異,體驗清新、潔凈的鄉村生態環境和悠久的農耕文化,感受淳樸的鄉情鄉味。所以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要在特色上下工夫,突出「農」家特色的培育,注重農家生態旅遊的動態開發。許多地方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節慶活動,如民間傳統娛樂舞龍燈、風箏節等都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要把這些特色旅遊資源培育轉化為特色旅遊景點。這有利於開發出獨特的旅遊產品,提高當地農家生態旅遊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農家生態旅遊產品的設計突出生態性、自然性、參與性和娛樂性,加強其自然鄉土氣息的營造和農村民情風俗文化環境的渲染,少點「洋氣」,多點「農趣」。用創意創造特色,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有的原則,把旅遊景點打造為精品。充分結合實際,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這塊招牌樹立起農家生態旅遊的品牌形象。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浙江富陽新沙島的農家生態旅遊園,那裡既沒有現代化建築,又沒有珍貴文物,卻一直受到中外遊客,尤其是來自歐美國家遊客的青睞,原因在於它推出農家牛車作為進村的交通工具,將路途時間無形地轉化為旅遊時間。另外,外國客人還可在這里看到許多中國古代農村的縮影:蓑衣、谷礱、石磨、紡車……有的甚至要求親自踩水車,推碾推磨,其樂融融。這些參與性的旅遊活動不僅可讓遊客獲得新的感受和得到休閑的樂趣,還可以增長見識,積累經驗,達到怡情益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