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國外鄉村旅遊規劃現狀
擴展閱讀
潼南古村 2021-03-16 21:51:08
世界民俗文化旅遊 2021-03-16 21:48:20

國外鄉村旅遊規劃現狀

發布時間: 2021-03-16 06:17:33

㈠ 世界生態旅遊發展狀況如何

世界上,生態旅遊發展較好的西方發達國家首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生態旅遊物件從人文景觀和城市風光轉為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較為原始的大自然,這些自然景物在其國內定位為自然生態系統優良的國家公園,在國外定位為以原始森林為主的優良生態系統,這就使不少發展中國家成為生態旅遊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區和非洲野生動物園成為生態旅遊熱點區域。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1988年,發展中國家旅遊收入為5500億美元,其中生態旅遊為120億。在哥斯大黎加,每年接待的國際遊客中,幾乎半數以上是去欣賞熱帶雨林的生態旅遊者。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1994年去非洲的國際旅遊者為1857.73萬人次,其中生態旅遊者占相當比例。在西方發達國家,周末和節假日到大自然去旅遊已成為一種時尚。

西方發達國家在生態旅遊活動中極為重視保護旅遊物件。在生態旅遊開發中,避免大興土木等有損自然景觀的做法,旅遊交通以步行為主,旅遊接待設施小巧,掩映在樹叢中,住宿多為帳篷露營,盡一切可能將旅遊對旅遊物件的影響降至最低。在生態旅遊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腳印,帶走的只有照片」等保護環境的響亮口號,並在生態旅遊目的地設置一些解釋大自然奧秘和保護與人類信息相關的大自然標牌體系及喜聞樂見的旅遊活動,讓遊客在愉悅中增強環保意識,使生態旅遊區成為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天然大課堂。

過去,西方旅遊者喜歡到熱帶海濱去休閑度假,熱帶海濱特有的溫暖的陽光(Sun)、碧藍的大海(Sea)和舒適的沙灘(Sand),使居住於污染嚴重、競爭激烈的西方發達國家遊客的身心得到平靜,「三S」作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成為西方人所嚮往的地方。隨著生態旅遊的開展,遊客環保意識的增強,西方遊客的旅遊熱點從「三S」轉向「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緬懷人類曾經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懷舊(Nostalgic)」情結,使自己融入自然,進入「天堂(Nirvana)」的最高境界。這種旅遊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

㈡ 鄉村旅遊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第一,繼續與生態相結合,表現出綠色發展態勢
鄉村旅遊是生態與旅遊相結合的新專型旅遊方式,體現了遊客對原屬生態自然的嚮往,鄉村的生態化是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豐富文化內涵,使得鄉村旅遊具有「靈魂」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益豐富化,單一的觀光旅遊對遊客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式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
鄉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導致鄉村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也使鄉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鄉村不再是原始的鄉村,一味的拆建讓鄉村面貌面目全非。
第四,融合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遊不僅僅是純粹的對農業資源的開發,融合發展是中國鄉村旅遊的一大趨勢。

㈢ 想了解國外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請詳細說明下,謝謝!!

給你提供個專業、權威的。。。好的話加分哈!
據山合水易了解,在國外,很多學者都相當重視對鄉村旅遊規劃的研究,認為這涉及鄉村旅遊理論體系的構建,但目前對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在英語里,「鄉村旅遊」有兩種替代名稱,即agritourism(農業旅遊)和rural tourism(鄉村率喲),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傳統上將旅遊稱為觀光的國家和地區稱之為「農業觀光旅遊」從介紹國外鄉村旅遊的文章來看,國外關於鄉村旅遊的定義有以下幾種觀點:
歐盟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鄉村旅遊定義為發生在鄉村的旅遊活動,建立在鄉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經營規模小,空間開闊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旅遊類型。
有學者這樣界定鄉村旅遊的:位於鄉村地區;旅遊活動能夠是鄉村的,即旅遊活動建立在小規模經營企業,開闊空間,與自然緊密相連,具有文化傳統和傳統活動等鄉村世界的特點;規模較小,即無論是建築群還是居民點都是小規模的;④社會結構和文化具有傳統特徵,變化較為緩慢,旅遊活動常與當地居民家庭相聯系,鄉村旅遊在很大程度上受當地控制。
從以上各種不同的觀點可以看出,由於鄉村旅遊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學術界對鄉村旅遊的相關概念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是用以區別塵世旅遊和界定鄉村旅遊的最重要的標志。
山合水易成功案例《雲南開遠鳳凰谷鄉村旅遊總體規劃》
《北京延慶縣京西北鄉村旅遊綜合體策劃》
《西窪都市農業生態園提升策劃》

㈣ 舉例簡述世界各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和現狀

(1)義大利。義大利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在義大利的旅遊業中,農業旅遊屬於新興的生力軍,是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的旅遊產業。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形成了早期的農業旅遊。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期和90年代的成熟期,到1996年為止,義大利全國20個行政區,已全部開展農業旅遊活動,其中尤以托斯卡那大區最為突出,每年接待國內外農業旅遊者高達20萬人次。

(2)法國。法國既是歐洲第一農業大國,也是世界旅遊業大國,這為法國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20世紀70年代,法國國內掀起了建造「第二住宅」的風潮,並開辟人工菜園活動。各地農民積極響應,紛紛推出了農庄旅遊,並組建了全國性質的聯合經營組織。近年,法國人又推出了全新的「農庄旅遊」業,將農業旅遊徹底產業化,全國有1.6萬戶農家建立了家庭旅館以供遊客體驗農家生活樂趣。1988年,法國設立了農業及旅遊接待服務處,並結合此後法國農業經營者工會聯盟、國家青年農民中心和法國農會與互助聯盟等專門農業組織,聯合成立了「歡迎您到農庄來」的聯合經營組織,吸引眾多的遊客前來旅遊。現在,這種農業旅遊能夠為法國農民帶來每年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於全國旅遊收入的1/4。

(3)西班牙。西班牙是歐洲除瑞士之外山地最多的國家,發展鄉村旅遊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在1986年前後開始起步,1992年以後快速發展,目前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海濱旅遊,成為西班牙旅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西班牙人非常重視鄉村旅遊,有36%的西班牙人的假期是在1000多個鄉村旅遊點度過的。鄉村旅遊使西班牙的農村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也使農村的設施和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班牙農民只佔全國總人口的4%,但農業產值卻很高。過去5年裡,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增長了93%,其中89%的遊客是西班牙本地人。這個數字意味著每年有超過200萬的西班牙人遠離城市到內地的農村旅遊。

(4)美國。在美國,農業旅遊業被稱為是「鄉村旅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之後,旅遊業逐漸成為了世界上發展勢頭最強勁並且持久不衰的產業。而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鄉村旅遊就開始在美國長盛不衰。

這是由於一方面,美國政府發現鄉村旅遊與傳統的工業相比,投入更少,收益卻更大;不需要大量的破壞環境,甚至有助於環境的保護;對於員工的技術要求也相對較低。美國農村一直地多人少,開展鄉村旅遊不僅彌補了農業勞動力的短缺,還能幫助農場主就近推銷農副產品。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對於鄉村生活的獵奇、回歸大自然的心理,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對美國幾個窗口城市的走馬觀花式的游覽,他們更加想要深入了解美國內部地區的文化、歷史、風光。再加上人口普遍老齡化,使得鄉村旅遊在美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美國的農業旅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振興農業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農場主在鄉村旅遊的內容和項目上不斷推陳出新,以吸引更多的遊客。除了採摘果品、飼養小動物、垂釣比賽、露營野炊等傳統活動,還新增了綠色食品展、珍稀動物展覽、農場博物館、鄉村音樂會等活動,引來了源源不斷的遊客。

到了20世紀90年代,全美農業地區經濟普遍下滑,但農業旅遊成了唯一有所增長的領域。根據美國旅遊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46%的美國成年人在2005—2007年間曾參加過鄉村旅遊。在美國夏威夷,2005年全州有4800多座農場從事鄉村旅遊,其產值達到3500多萬美元,其中38%左右來自農產品的直接銷售。

(5)馬來西亞。1985年,馬來西亞根據農業部的計劃,建立了一處農林旅遊區,作為農林示範、農林生態保護,開展農業旅遊參觀。從1992年起,將7月2~9日定為一年一度的「花卉節」,以花卉為主題,發展農業旅遊。隨著花卉生產的興起,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實現了花卉的基地化、產業化,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使馬來西亞旅遊業連年創下佳績。1994年旅遊業外匯收入達到90億馬幣,成為排名第三的產業。1995年,馬來西亞成功舉辦了國際花卉展銷會,成為東南亞地區權威性的國際花卉展。

(6)日本。相對於歐洲,亞洲的農家生態旅遊起步較晚。其中,日本的農業旅遊發展相對較早。其特點在於各地的農場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營造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設立貼心的富有特色的服務設施,以此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日本的農家旅遊活動豐富多彩,旅行社組織遊客參與春天下農田插秧、秋天收割、捕魚撈蝦、草原放牧、牛棚擠奶等一系列體驗性極強的務農活動。參加的人員有研究人員、學生、職員、公司白領等。

在日本的岩手縣有一座具有百餘年悠久歷史的民間綜合性大農場,名為小井農場。自1962年以來,農場先後開辟觀光農田40公頃。農場中分立了多個主題的區域,動物農場專門用來飼養各種家禽家畜以供人們觀賞逗玩,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一定的飼養知識;遊客在欣賞完牧場館擠牛奶的表演以及奶油的加工過程後,還能購買到新鮮出爐的奶製品;別具特色的農具館,展示了各種各樣新奇古怪的農業用具,從日本古代的耕作工具到現代化的機器工具都一一陳列於其中,遊客們能夠在這里了解到日本農業發展的歷史。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展,在日本也興起了很多的觀光型農庄。人們只需要購買一張門票便能夠在農庄內自由的觀賞各種瓜果蔬菜、花草樹木,同時也有一些農庄提供了採摘樂趣的體驗活動,欣賞之餘還能夠帶走自己採到的新鮮蔬果。

1979年,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先生提出的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銳意創新,培養人才」為基本理念的一村一品運動,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振興了大分縣的農村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這項運動中,很多村莊都將自己的傳統風俗文化作為特色品牌大力宣傳和弘揚,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

近年來,務農旅遊在日本也逐漸升溫。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和秋天的收割為中心,組織遊客去農村體驗農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區的旅遊團還可以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採集、加工海帶等活動。

(7)韓國。韓國的鄉村旅遊起步比較晚。近幾年,在一些大城市周邊的漁村出現了很多「觀光農園」和「度假鄉村」。這些農園提供城市居民可以休閑、體驗、收獲的活動,滿足了城市人放鬆身心的需求,農民也從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有特色的是,在一些漁村中有規定20人以上的團體遊客在村內的食堂用餐,而零散的遊客則會被分配到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戶家中去享受農村式的聚餐,讓遊客吃得開心、吃得健康。這些觀光農園最初多是農民自發組建的。隨著韓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都進入城市尋找工作,農村勞動人口下降,僅依靠種植糧食獲得的收入也不斷減少,而很多農戶的一些房屋被閑置。於是,在這樣的契機下,一些農村居民搞起了農家樂一類的鄉村旅遊,讓城裡人來農村吃吃飯、參與勞動,之後收取客人一定的費用。沒想到,這樣的農家旅遊一下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熱烈歡迎,周末或節假日來農村進行這樣休閑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由於生意的紅火,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效仿這種形式的農家旅遊,經營著自己的農庄。不久之後,韓國的農業部門也發現了這種旅遊模式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道路,於是大力提倡和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提供的資料表明,韓國農村觀光和民俗市場的規模,2001年約為28400億韓元,到2005年達到了51100億韓元。

㈤ 在發達國家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是什麼

(1)在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採取和平改造的方針。我國對官僚資本採取無償沒收的政策,對民族資本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2)多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①在工業中實行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在商業中實行經銷代銷等低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②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

(3)在利潤分配方面採取贖買的辦法。①全行業公私合營前,實行「四馬分肥」:把企業的利潤分為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資方紅利四份。②全行業公私合營後,對私股實行「定息」的辦法:把資本家的利潤限制在一定的率息上,統一規定年息為5%,當時國家決定付息7年,後又延長3年,共計10年。③對資本家和資方代理人按照「包下來」的方針和「量才使用,適當照顧」的原則作了人事安排,還保留了他們的高薪。

(4)階級路線。①保持和民族資產階級政治聯盟,不剝奪其政治權利。②給資本家出路,發揮一技之長,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並逐步把資本家中的絕大多數人改造成自食其力勞動者。

(5)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意義。①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一個歷史性勝利。②在社會主義歷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資本主義的學說。③這是國際共運史上的創舉,也是毛澤東思想在社會主義時期的一個重要發展。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經驗和意義的掌握。考生在回答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時,要緊緊圍繞和平改造這個方針。國家實行贖買政策,通過多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有代價地逐步地把剝削工人剩餘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這主要是從我國特殊的歷史條件出發的。在回答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時,要緊緊圍繞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

㈥ 國內外鄉村旅遊地形象塑造現狀如何

中國鄉村旅遊現狀和未來發展
1.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中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鄉村旅遊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採摘節等鄉村旅遊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現。總的來說,鄉村旅遊在空間布局上主要分布於都市郊區、遠離客源的景區和老少邊窮地區。鄉村旅遊的發展為各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於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滿足了城市居民回歸自然和體驗傳統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由於起步較晚,與國際旅遊者比較,國內旅遊者的需求層次表現出初始階段的普遍特徵。而供給方面也多是開發層次較低,較淺的初級鄉村旅遊產品。具體來講,我國的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著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鄉土特色不明顯。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工業化、城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第二,多數地區缺少對鄉村旅遊的總體規劃,一般是在原有農業經濟和設施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第三,產品形式單一,參與性不強,產品雷同現象嚴重。第四,基礎設施和旅遊配套設施不健全。主要表現為一些鄉村地區的交通狀況和周圍環境狀況較差等。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2.中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
首先,鄉村旅遊將繼續享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這一方面是由國家對農村問題日益重視的宏觀政策環境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斷擴大的市場空間決定的,即工業化帶來了更多的有逃離工業環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其次,鄉村旅遊將沿著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相對於歐洲國家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綠色內涵的重視、日本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視,我國發展鄉村旅遊在現階段則側重於其帶來的經濟效益。這是我國的國情決定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供需主體素質的提高,鄉村旅遊的生態內涵和文化內涵必然得到進一步發掘。這也是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思路相符的。
最後,本土化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鄉村旅遊對鄉土民俗文化、鄉土地域特徵強烈的依附關系決定了鄉村旅遊的發展,最終離不開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這就需要純朴的民風來創造一個對旅遊者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圍環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來保障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3、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提高對鄉村旅遊的認識,培養農民對農耕文化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從工業文明中逃離出來的人們要體驗的是地道的農業文明,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真正富有鄉土特色的產品才是有生命力的鄉村旅遊產品。
第二,以政府為主導的同時,發展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引進外資或者民間投資;以市場需求特徵為導向開發旅遊產品,做好營銷宣傳和市場推廣工作。
第三,政府在給予一定的稅收、土地使用和宣傳推廣等政策傾斜措施的同時,加強對市場環境的規制。包括協助成立行業協會、鼓勵農民或經營者成立民間團體等。
第四,合理開發和規劃,改變重設施建設輕環境營造的現象,進行產品的深層次開發,注重參與性,挖掘鄉村旅遊產品的生態和文化內涵,努力使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相融。
第五,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行業的發展成熟離不開高素質的企業家。對於以創造「詩意的棲居」為目標的鄉村旅遊業來說,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的特徵,對於從事鄉村旅遊的經營者來尤為重要

㈦ 中國鄉村旅遊現狀和未來發展

中國鄉村旅遊現狀和未來發展
1.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中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鄉村旅遊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採摘節等鄉村旅遊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現。總的來說,鄉村旅遊在空間布局上主要分布於都市郊區、遠離客源的景區和老少邊窮地區。鄉村旅遊的發展為各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於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滿足了城市居民回歸自然和體驗傳統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由於起步較晚,與國際旅遊者比較,國內旅遊者的需求層次表現出初始階段的普遍特徵。而供給方面也多是開發層次較低,較淺的初級鄉村旅遊產品。具體來講,我國的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著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鄉土特色不明顯。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工業化、城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第二,多數地區缺少對鄉村旅遊的總體規劃,一般是在原有農業經濟和設施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第三,產品形式單一,參與性不強,產品雷同現象嚴重。第四,基礎設施和旅遊配套設施不健全。主要表現為一些鄉村地區的交通狀況和周圍環境狀況較差等。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2.中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
首先,鄉村旅遊將繼續享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這一方面是由國家對農村問題日益重視的宏觀政策環境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斷擴大的市場空間決定的,即工業化帶來了更多的有逃離工業環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其次,鄉村旅遊將沿著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相對於歐洲國家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綠色內涵的重視、日本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視,我國發展鄉村旅遊在現階段則側重於其帶來的經濟效益。這是我國的國情決定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供需主體素質的提高,鄉村旅遊的生態內涵和文化內涵必然得到進一步發掘。這也是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思路相符的。

最後,本土化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鄉村旅遊對鄉土民俗文化、鄉土地域特徵強烈的依附關系決定了鄉村旅遊的發展,最終離不開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這就需要純朴的民風來創造一個對旅遊者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圍環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來保障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3、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提高對鄉村旅遊的認識,培養農民對農耕文化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從工業文明中逃離出來的人們要體驗的是地道的農業文明,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真正富有鄉土特色的產品才是有生命力的鄉村旅遊產品。

第二,以政府為主導的同時,發展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引進外資或者民間投資;以市場需求特徵為導向開發旅遊產品,做好營銷宣傳和市場推廣工作。

第三,政府在給予一定的稅收、土地使用和宣傳推廣等政策傾斜措施的同時,加強對市場環境的規制。包括協助成立行業協會、鼓勵農民或經營者成立民間團體等。

第四,合理開發和規劃,改變重設施建設輕環境營造的現象,進行產品的深層次開發,注重參與性,挖掘鄉村旅遊產品的生態和文化內涵,努力使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相融。

第五,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行業的發展成熟離不開高素質的企業家。對於以創造「詩意的棲居」為目標的鄉村旅遊業來說,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的特徵,對於從事鄉村旅遊的經營者來尤為重要

㈧ 結合實際情況,談一談義大利鄉村「生態博物館」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概況。

義大利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文化遺產之豐富在全球聞名遐邇。在義大利豐富的鄉村特色文化中,特倫托省推出的鄉村「生態博物館」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義大利鄉村「生態博物館」的概念和實踐始於2000年。由一些學者與當地政府、社區、文化和旅遊協會共同創造設計,提出方案,上報該省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實施。其宗旨是力圖以一種保護和創新地持續利用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遺產的方式,將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遺產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一體化地、整體互動地展示給義大利國民和外來的旅人,藉此保護鄉村的自然和歷史人文景觀,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生態博物館」實施以來,受到國民的廣泛關注,並且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首先,義大利鄉村「生態博物館」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義大利人那種珍惜自己的歷史,以擁有歷史文化遺產而自豪的全民性風尚。在義大利的大城市、小鎮里,到處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古跡,居民總是小心翼翼地以「修舊如舊」的方式恢復一處處破損了的古建築外觀。在義大利普普通通的鄉村,村民也十分珍惜本地的歷史和文化,這種風氣使已發生重大社會變遷的當代鄉村仍然充滿一種歷史的魅力、民俗的魅力。引人注目的是,博物館還專門騰出一片空間來張掛社區孩子們以當地自然人文景觀為題材而創作的各種繪畫作品。不少村子裡還成立有戰爭博物館,這是「生態博物館」的一部分,比如卡哦里阿村的戰爭博物館里就有2000多件展品,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地士兵用過的各種兵器、各種各樣的軍用器具和軍旅生活用具、士兵的服飾、老照片,甚至士兵在戰場上寫給家人和情人的很多未能寄出的書信也被精心陳列在櫥窗里。村子裡建有紀念碑,紀念當地在戰爭中陣亡的士兵,石碑上刻著陣亡者的名字。

而「生態博物館」更大的展示空間在有形的博物館之外。「生態博物館」的設計者把整個社區生活的自然環境和農牧生活場景都納入其視野中。他們為遊客設計了非常詳細的各種徒步旅遊路線,除了可以到達當地各個自然景觀的路線外,普遍還設計出「民族志路線」,指可到達當地人各種社會生產生活、歷史景觀和與宗教信仰相關的各個聖跡靈地的路線。

由於氣候和環境的關系,特倫托省不少山地社區每年以村子的大本營所在地為核心,以周圍山林牧場為半徑,進行周期性的流動農牧活動。如每年3~7月,村民就趕著牛羊,舉家搬遷到草青林茂的林中居所去。他們過去的農牧生活、蓋木板瓦的木楞房、各種農具、製作奶製品的器具、廚具炊具等皆完整地保留著,同時還保留了家庭生活場景,如菜地、豬圈,水井、室外喂豬的地方和豬食槽等,豬和牛羊用木頭逼真地雕刻而成。村子裡過去用來伐木的各種斧頭鋸子、用水力來進行鋸木的水車等,都如實擺放,並每天進行演示,讓來這里的人們能領略到當地村民過去各種真實的生活情景。

當地村民曾經有過伐林開荒的游耕農業,現在隨著當地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已經完全「退耕還林」,但過去的生產方式則成為今日展示的對象,保留了過去各戶各村的農地界碑等。而過去的牛廄羊圈,成了真實地再現當時畜牧生活場景的場所,連當地森林牧場中每一種草的標本都有展示,如哪種草有利於產奶,哪種草有毒,哪種草有利於牛羊的繁衍等,內容都標示得相當詳細。

「生態博物館」還設計了一個猶如藏族「轉經筒」的圓狀物,可以轉動,上面詳細地繪著一年的生活與農事歷,在轉這個木筒時,可以通過各種圖標、圖畫和文字等,一目瞭然地看出整個村子的生產生活活動場景和周期,如什麼時候村民遷徙到山腰進行畜牧活動,什麼時候把牛群趕上山放牧,什麼時候村民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又遷徙下來等。

有的村子還根據自己的特點,設計了稱之為「聖道」的路線,作為生態博物館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主要是反映村民的宗教生活,包括教堂,還有村民在隨季節遷移過程中所用的路旁祭壇、反映耶穌受難的十字架、民間信仰中的神山等。聖道中還包括「聖屋」村民收藏的各個時期的宗教繪畫、雕塑作品、宗教裝飾品、聖經等,包括文藝復興時期各種宗教題材的藝術品。

有的生態博物館還包括「藝術和工藝之園」(art and crafts park),裡面陳列著村裡各種傳統的工藝品和製作工藝品的工具,比如木紡織機、釀酒器具等。

除了那些有數百年歷史的教堂、民居等古老建築被精心保護外,村子裡傳統的磨坊、釀酒坊、打鐵作坊、甚至過去燒炭的土窯等,都作為歷史場景而保留了下來。村內歷史悠久的房子,按原樣保留下來,如果有的房屋內部或外部有局部破損,都嚴格地按照原樣「修舊如舊」。此外,很多義大利鄉村保留了濃郁的鄉村節慶、傳統歌舞、服飾等傳統文化習俗,這也成為義大利鄉村旅遊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

鄉村生態博物館的理念和做法,為義大利保存了很多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民俗遺產的鄉村,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旅遊業。據調查,旅遊業已經成為這些村子主要的收入來源。國內外相當多的遊客慕名來一睹鄉村生態博物館,使來村子裡度假的人逐漸增多,很多鄉村已經不完全靠農業生活。

義大利的生態博物館不僅僅有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種文化教育的功能。這種生態博物館雖然有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它的社會效益更有意義。生態博物館不僅僅是為了促進旅遊,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村子的歷史和文化,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故鄉家園的歷史,了解祖先們曾經經歷過的生活和走過的路,了解他們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化。